城景共融焕新韵—— 镇远古城以“景城联动”擘画全域旅游新图景

2025-04-14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吴路路

暮春时节,镇远古城氵舞阳河畔灯笼摇曳,作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实践典范,镇远县通过景城共建,探索出一条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融合的创新路径。

以景带城: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

镇远古城宛如镶嵌在氵舞阳河畔的一颗明珠,氵舞阳河蜿蜒穿城而过,两岸青山环抱,古城风貌尽收眼底。镇远依托这一独特的山水景观,打造沿氵舞阳河农文旅融合观光产业带,将美丽乡村、农业园区巧妙转化为旅游景区。打造“景在路上、路在景中”的全域旅游格局。低碳慢行系统串联起民俗、美食与自然风光,游客既可泛舟观景,亦可漫步深度体验,目前,该产业带已带动周边多个村庄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长。

在文化资源挖掘与转化方面,镇远县将谭公馆变身廉政教育基地,炎帝宫打造为龙文化展陈馆,红色遗址周达文故居等焕发新生。此外,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龙神嫁妹”章节为蓝本打造的民俗特色巡游活动,以及《镇远镖局》全息幻真体验剧等沉浸式演艺项目,让历史文化“活”了起来,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2025年春节,古城创新推出十二龙集展演、热气球低空飞行等活动,15天吸引游客45.3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规划层面,在省文旅厅支持下,总投资120.32亿元的《镇远古城总体规划》通过省级审议,近中期102个项目蓄势待发。同时,严格执行古城风貌管控联席会议制度,今年已召开联合审批会议2次,研究审批个人建房及风貌12户,门头牌改造28个,更换空调外机箱400余个,古城风貌进一步规范。

以城映景:构建品质服务新生态

交通是景城联动的重要纽带。镇远县通过优化古城内部交通管制,调整3条公交线路,开通古城电动摆渡车和观光车,引进智慧停车系统,有效缓解了古城交通压力。备受关注的中河山隧道已于3月26日正式通车,此外,联合岑巩、三穗、剑河、天柱、锦屏等县打造的三穗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正在装修,力争“五一”前投入运营;同时,镇远还新增停车位200多个、新能源充电桩114个、充电枪201支,进一步完善交通配套。

在服务配套方面,推出“一码游镇远”APP,集成门票预订、文化导览等8大功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建立的镇远旅游经济服务平台“镇远管家”,已整合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数据,上线后入驻商家102户,完成交易订单1193单。在城区重要点位布局旅游导示图,并设立咨询点,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同时,开展英语讲解培训120余人,引进英文电子讲解器30台,实现电子导游、人工导游和免费VR语音三种联动讲解方式;升级境外支付POS机62个,提升国际游客接待能力。

景城共建:书写文旅融合新答卷

景城联动的持续推进,让镇远古城实现了从单一景区向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跨越发展。

在区域合作方面,镇远强化与黄平、施秉等周边县市的联动,共同打造以氵舞阳河为主线,集古城文化体验、漂流探险、自然非遗观光为一体的黔东南北线精品游线。同时,联合雷山西江、铜仁梵净山、湖南张家界等景区,推出贵州东部旅游黄金线,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进一步扩大了旅游市场影响力。此外,镇远、施秉、黄平、岑巩、三穗、天柱、州旅产集团召开第一次会商会议,讨论修改完善《黔东南州景区联动镇远片区工作行动方案(送审稿)》,力争2025年接待量、过夜游客、旅游收入同比提升15%,入境游客增长50%。

宣传营销上,组建自媒体联盟招募13名大学生推荐官,赴韩国推介获央视、新华社10万+流量聚焦。与青酒联动30城推广,56家旅企合作输送客源超200万。东西部协作门票免费政策吸引粤浙游客60万人次,开通镇远古城至贵阳龙洞堡机场、西江、铜仁、梵净山、都匀等地直通车,引客超50万人次。

以节为媒、以赛促旅,成为镇远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抓手。成功申报承办2024年“民体杯”全国龙舟、独竹漂比赛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第40届赛龙舟文化节活动,推出“水舞龙舟”赛龙舟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媒体关注。国际民歌合唱节、春节系列活动等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通过广泛传播,让镇远古城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数据见证着景城联动的显著成效。2024年,镇远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过夜游客接待量大幅提升,古城的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增强。景城共建不仅让镇远古城重焕生机,更带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贡献了“镇远力量”。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