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春风作答卷 一枝一叶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发全州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吴路路 吴义环 吴鹏程
三月的黔东南,春风里激荡着奋进的足音。从苗岭深处的非遗工坊到侗寨新修的消防管网,从民族学校的双语课堂到县域医共体的远程诊室,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正化作各族儿女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上,干部群众以总书记殷殷嘱托为行动指南,在传承与创新中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黔东南图景。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黔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着重强调要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指示,对于黔东南州教育系统而言,意义非凡,犹如破晓的曙光,为其发展道路提供了关键指引。
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武松说:“我们肩负着抓好民族特色学校建设,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在政治引领、价值引领与品德引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厚植爱国爱家、爱党爱民的情怀,让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莘莘学子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民族文化教育是我们的重要使命。黔东南拥有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将以此为依托,持续扩大‘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提升项目学校规模,奋力朝着突破100所的目标迈进。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办学力度。我州每年获批的上级中小学建设基金超过6亿元,我们要精心规划、科学使用这笔资金,建设高质量学校,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心与厚爱。”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春寒也深入剖析了总书记讲话的深远意义,他谈道:“总书记明确指出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切实保护好有形的村寨民居和特色建筑,更要用心传承好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总书记强调了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指出民族地区要充分保存特色并将其优势发挥出来。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对黔东南非遗保护以及利用非遗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充分展现黔东南的独特风采与担当。”
民政系统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州民政局党组书记张怀龙郑重表示:“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以及社会参与体系。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等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作为,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篇章。”
州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秀春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全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加强胸痛救治单元、卒中单元等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的长效机制,强化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烦心事。同时,我们将把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宣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慢性疾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加强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以及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的系统性保护。这为黔东南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指明了清晰方向。
州住建局高级工程师、州水改电改专班成员陆胜辉满怀激情地说:“总书记亲临我州黎平肇兴考察,并着重强调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推进全州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水改’‘电改’建设工作,以苦干实干加快补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短板。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统筹兼顾促农增收、风貌管控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教育提质到健康守护,从老有所养到居有所安,黔东南正将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答卷。在台盘乡“村BA”球场边新建的便民停车场,在雷公山腹地巡回医疗车的药箱里,在丹寨万达小镇非遗工坊的织机声中,处处跃动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脉搏。当暮色染红清水江畔,全州城乡各处的电子屏亮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八个大字,这不仅是闪烁的灯光,更是黔东南干部群众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着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