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记心间 侗寨新景绘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肇兴侗寨激励侗乡干部群众感恩奋进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马骏 龙思全 聂蕾 刘汉钦 任栎铭 吴鹏程
仲春时节,肇兴侗寨满溢盎然春意,金黄油菜花海随风轻舞,与古朴的青瓦木屋相互映衬,美成诗画。
寨门前,侗族群众像往常一样身着盛装,唱响侗族大歌,喜迎八方来客。自习近平总书记到肇兴考察后,侗乡儿女仍然沉浸在总书记殷切关怀的暖意中……
“习近平总书记不远千里来到肇兴侗寨,我们无比的激动,无比的自豪。总书记对侗寨的特殊关心和特别关怀,让我们备受鼓舞、倍增信心、倍增干劲。”聊起总书记来到肇兴侗寨考察的情景,当时全程负责为总书记解说的肇兴镇党委书记杨秀智仍激动不已。
习近平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杨秀智深情回忆道,总书记一路考察、细致询问,对我们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承创新高度赞扬。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抓好社区园区治理,深入挖掘侗族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让肇兴侗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侗乡新风采。
考察过程总书记多次点赞侗族文化
“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
3月17日,在肇兴侗寨的寨门口,清脆悦耳的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响起,悠扬的旋律在侗寨中久久回荡……侗族姑娘们凭借着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厚情感,用细腻的嗓音模拟布谷鸟的发声,将布谷鸟的灵动鲜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描绘出一幅春日侗寨里布谷鸟欢腾,催促人们开启春耕劳作的美好画卷。
当天下午,总书记到肇兴侗寨寨门前,他脚步轻缓,驻足聆听,不时询问侗族大歌艺术起源、曲调特点、演唱形式等情况。
“演唱侗族大歌的都是村里面的青年吗?”总书记向身旁的杨秀智问道。
杨秀智回答:“是的总书记,现在都是村里的青年在演唱。”
总书记说:“他们唱得很好,唱得很专业。”
“我向总书记汇报说,侗族大歌在2009年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侗族大歌越来越出名了,不仅能登上国内的各大舞台,有机会也会走出国门表演,所以他们演唱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这伙青年还是见过世面的,难怪唱得这么好。”总书记称赞侗族大歌保护传承得好,这简单的话语,让每一位参与传承侗族大歌的群众心里暖和和的。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瑰宝,没有指挥,也没有伴奏,演唱者们凭借着默契和对音乐的感知,唱出美妙的多声部旋律。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长辈们的带领下,加入传承侗族大歌的队伍中,向世界展示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
走进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这里全方位展示侗族人民生产生活与风俗习惯,每一件展品都在静静诉说着侗族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杨秀智一一向总书记介绍了侗族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当杨秀智介绍完侗族木构建筑技艺时,总书记缓缓走到地坪风雨桥模型前,他微微俯身,眼神专注而认真,仔细端详着模型的每一处细节。“随后总书记用手摸了摸风雨桥模型的瓦片,温和地问我这是不是小青瓦?”杨秀智赶忙回应,这模型是按照地坪风雨桥原物打造的,原物上面盖的正是小青瓦。
总书记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由衷地称赞道:“侗族的这个地坪风雨桥,算得上是廊桥建筑的代表作了!工艺精湛,结构精美,这里面可凝聚了大量侗族同胞的力量和智慧。”
“听到总书记对我们木构建筑技艺的肯定,我感到非常激动,作为侗族同胞的一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传承的重量,也为自己是侗族儿女感到无比自豪。”杨秀智难掩心中的激动,侗族的木构建筑技艺,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木材之间的巧妙衔接,历经风雨依然坚固如初,我们有信心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考察中,总书记对侗族服饰和婚俗等文化元素也兴趣浓厚。“总书记问我,在侗寨里有没有特殊的图案或者图腾?我向总书记介绍了我们侗族服饰上的‘三鱼共首’图案,他详细询问其含义。得知图案蕴含着侗族人民求同存异、大团结的观念后,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这一文化内涵。”
杨秀智告诉记者:“在展示中心,我还向总书记汇报了肇兴及周边村寨仍然保存着淳朴的婚俗习惯,村里的青年男女结婚都不收送彩礼,男方只向女方家抬了一些糯米、猪肉等等食材。”总书记对于侗寨淳朴节俭的婚俗表示赞许,鼓励大家继续保持。
……
鼓楼见证总书记祝愿侗寨日子越过越红火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肇兴侗寨分别矗立着“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它们采用全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凭借榫卯技术搭建而成,结构严密且坚固,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依旧不腐不斜。作为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空间,一直承载着诸多重要使命,商议大事、举办对歌赛芦笙、祭祀祖先,以及远道而来的宾客也在此受到最热忱的款待。
考察当天,信团鼓楼下,火塘边暖意融融,总书记与大家面对面围坐一起,唠家常、听心声、话振兴。
“返乡创业,我开了一家侗族传统乐器制作的工坊,7年多的时间收入就翻了12倍,估计今年还会涨。”热爱侗族传统文化的陆东辉满脸骄傲地向总书记介绍自己的创业成果。
肇兴种植养殖合作社总经理吴德帮同样难掩激动:“我们依托肇兴景区的文旅效应,带动周边的农户、合作社设立了十个农产品基地,还把蔬菜瓜果、猪牛羊肉供应到景区,仅去年就实现了430万元的营收。”
肇兴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陆卫敏向总书记汇报:“我们把肇兴村划分为7个网格治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格’的基层治理模式。”
……
现场氛围热烈,群众代表踊跃发言,每一个人都被总书记的亲和力深深感染。
“总书记来到鼓楼,亲切地跟我握了握手。”“总书记就像我们长辈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总书记平易近人,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参加座谈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深情地向记者重温了当天座谈的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从你们的讲述、你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村寨这些年欣欣向荣。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祝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番话,不仅肯定了肇兴侗寨当前的发展成果,更精准地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书记关切的嘱咐,令杨秀智记忆深刻、信心满满:“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作用,抓好景区和社区治理,让社区秩序更加规范,让景区环境更加美好,带领群众发展好经济、搞好乡村治理,让乡村旅游‘这把火’越烧越旺。”
鼓楼静静矗立,见证着这一切……
如今,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肇兴侗寨的产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村民们也因此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据介绍,这个拥有5000多人的侗寨,如今仅有500多人外出务工。随着产业的持续壮大,越来越多村民选择返乡就业,共享发展红利。未来,肇兴侗族群众的日子也会如总书记所祝愿的那般,日子越过越红火!
春天邀约总书记欢迎游客到肇兴侗寨游玩
“欢迎大家到肇兴侗寨!”
在肇兴侗寨,总书记面对面跟游客和村民们交流,亲切地询问游客朋友们来自哪里?游客朋友们纷纷回应。
随后,总书记向游客们发出了“春天邀约”,欢迎你们来到肇兴侗寨。那一刻,站在总书记的身边,杨秀智的眼角有些浸润,让他动容的是,总书记把自己当成了肇兴侗寨的一分子,在这个美好的春天,热情地邀请游客朋友们来自己的家乡多玩几天,体验侗族文化的魅力。
肇兴侗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其建寨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千百年来,侗家人世代安居于此,耕读传家,生生不息,因此享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2014年,肇兴侗寨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依托丰富的侗族文化资源,近年来,肇兴侗寨积极投身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举办了国际民歌合唱节、中国侗年、肇兴谷雨节、村歌歌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并推出村歌集市、村歌与“村锅”、侗寨乐窗、蹦侗迪、村歌音乐会等一系列特色创新业态。通过民俗文化与新潮碰撞,生态与人文相融的旅游方式,让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直呼玩得过瘾、游得舒心。
同时,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肇兴侗寨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育,鼓励传统手工艺企业与村级合作社合作,带动织娘、染娘、绣娘等共计6000余人加入合作社,年收入在5000至40000元不等。目前,景区内酒店、民宿、餐饮饭店达400多家,实现景区带动旅游从业人员4000余人、间接带动10000余人就业。
2024年,肇兴景区接待游客102.74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旅游综合收入10.19亿元。
“总书记考察肇兴侗寨,给了我们很多肯定,也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杨秀智表示,接下来,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大对侗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利用全省全州提出的景区联动措施,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来到肇兴侗寨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相信有了总书记的这个‘春天邀约’,肇兴侗寨的旅游会越来越红火!”杨秀智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夕阳西下,侗寨的灯火渐次亮起,鼓楼又传来了阵阵歌声……
总书记的足迹,印在侗寨的青石板路上,更印在侗族儿女的心间。从文化传承到治理创新,从生态守护到产业兴旺,总书记的到来,为黔东南州、肇兴侗寨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