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溪,那山那水
穿过冬日暖阳,蹚过潺潺溪流,经过勤劳耕耘,如今的注溪,已迈入小康的门槛。田园犹如一幅四季更迭的壮锦挂在龙江河畔。从改革开放的春雷,到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注溪那山,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茶,可惜来得不是时候,洁白的油茶花正在凋谢,正在孕育果实,来年又是一场大丰收……
注溪那水,清澈见底,没有半点悬浮物,楼房倒映水中,与青山绿水形成精美绝伦的画卷。那挂在半山腰的一栋栋木房,有的被竹木遮住,时而露出半张脸,时而隐藏在云雾之间。
据随访的村镇干部介绍,这里叫中寨村,这些房屋都是闲置房,由于山路陡峭,开挖不了公路,村民进出不方便。如果要是在老屋基里建房,比登天还难。于是,这里除了两户人家迁徙凯里开发区外,其余三十余户人家来一个集体大搬迁,迁徙至一公里处。这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中寨村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危改,家家户户盖起了富丽堂皇的小洋楼。如果你漫步房前屋后,你会看到,院子里除了种植青菜、白菜,小葱、大蒜以外,还种花植树,院子里看不到一张纸屑,看不到一丁点垃圾,井然有序的村庄犹如一条整洁的街道。农家广场上还配置健身器材,夜间响起悦耳的歌声,农家大妈也扭起秧歌舞……
当你问及在农村实施脱贫攻坚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时,他们会竖起大拇指:“如果没有党的好策略,我们还会在半山腰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真诚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大家过上好日子。现在公路和进户路都得到硬化,要买什么东西,车辆出入很方便,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样肩挑背驮了。我们活到这把年纪,什么愿望都达到了,也知足了!”
注溪的山水也具有特色,山上林木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山下肥沃的土地,适合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文旦柚在注溪这里生根发芽,万亩柚园硕果累累,它支撑起这一方老百姓的产业支柱;全国唯一的大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也在注溪这里诞生,田园农耕乡土气息远远都能闻到泥土发出来的芬芳……
龙江河岸,高耸入云的水杨柳作为陪衬,渔翁在冬日暖阳下露出笑脸,岸边停泊几叶小舟,农家的小洋楼衬映在一泓碧水之上,显出无尽的恣媚……登上小舟,隔河相望,满田地油菜一片绿野,与新村融汇在一起,奔入眼底,使人想起农家人在惠民政策的感召下,显得格外的勤劳与奋进。如果,我们再过十年重访注溪,农家的好日子会让你留下无限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