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厚薄之道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那个温柔而坚定的引路人,尤其在读书这件事上,他的教诲如同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他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简单却深刻,让我受益终身。多读书,不仅是为了开阔眼界,更是为了滋养心灵,提升自我。
父亲不仅鼓励我遨游书海,更传授了我一套独特的读书秘诀——把书读“旧”,读“烂”。他相信,书籍如老友,越翻越熟,越读越透。这番话,不禁让我想起了数学巨匠华罗庚的名言:“厚书读薄是学问,薄书读厚见功夫。”初闻此言,我尚显懵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关于读书的箴言,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渐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悟出了治学的真谛。
父亲口中的“旧”与“烂”,与华罗庚的“厚薄之论”,实则异曲同工。读厚书,是咀嚼文字,消化吸收,将繁复的知识点梳理归纳,提炼精髓;读薄书,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触类旁通,联想拓展,让思想的火花四溅。这样的阅读,既是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也是对智慧的广度拓展。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人士以书为伴,用勤奋铺就成功之路。宋濂,寒门学子,借书抄录,砚冰手僵,仍不辍笔,终成大家;高尔基,嗜书如命,饥不择食,以书为粮,历经磨难,终成文学巨匠。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阅读的道路,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的磨砺。
于是,我遵循前人的足迹,以书为友,以读为乐。每当捧起心爱的书籍,我便沉浸其中,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直至文意通达,疑惑尽释。记得儿时,记忆力不佳,背诵短文总比别人慢半拍,那份挫败感曾让我几度沮丧。但“笨鸟先飞”的启示,让我懂得了提前预习的重要性。于是,我提前翻阅课文,反复诵读,渐渐领悟其妙,待老师讲解时,已能倒背如流。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与力量。
自此,阅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春风拂面的清晨,还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无论是在车站的等待中,还是卧室的静谧里,我都手不释卷,享受着文字带来的宁静与喜悦。我的阅读姿势随意而自由,或站或坐,或蹲或倚,只要心中有书,处处皆是乐园。
岁月流转,书海浮沉,我学会了从厚到薄的阅读智慧,也收获了知识的宝藏与心灵的成长。如今,回望来时路,我满怀感激。是书籍,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是阅读,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会了游泳,勇敢地驶向远方。书海深浅,从厚到薄,这不仅是阅读的技巧,更是人生的哲理,指引着我不断前行,探索未知,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