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香话酸汤
春节之后,冰箱里到处是剩余的鸡鸭鱼肉。这些鸡鸭鱼肉,确实是很丰盛,真是弃之可惜,留之又觉得油腻腻的。大醉之后,突然想起那酸甜可口的酸汤菜来,那味道,既解酒,又解渴。我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下班的时候,买一把菜薹来煮酸汤。”
酒伤的我,想到酸汤,突然间有了力量。
我出生在黔东南苗岭深处一个秀丽的苗寨,这里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苗家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或在山间,或在河岸,在每一缕袅袅升起的炊烟下面,必然有一锅滚烫的酸汤,这是故乡人们的家常菜。苗家人的岁月,离不开酸汤。是酸汤,那酸甜酸甜的味道,养育了我的父母,养育我的大爷叔伯,养育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养育了我故乡的人们。
在我的故乡,家家都有大锅大灶大甑子。大灶的柴火在噼噼啪啪地响,大甑子放在大锅上面,甑子里面是正在蒸煮的红薯饭或包谷饭,甑子底下的水在不停地沸腾翻滚,那里面一定是一锅甑脚菜。饭熟了,在锅里加上一碗酸,一锅香喷喷的酸汤菜也呼之欲出。
我对祖母的记忆很少,但有一次却令我记忆深刻。大锅里的酸汤熟了,她正舀着热锅里的酸汤菜放进一个暗红色的杉木盆。她正埋头舀菜,我就站在她身后。当时我的个子还没有她的裙子高,她没有注意到我,端起菜盆一转身,盆碰到我,汤菜泼出来,淋到我身上,从肚子到脚,一身滚烫的酸汤。当时是冬天,衣服穿得厚,但仍然烫得我哭叫起来。祖母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她瞪着眼睛骂我:“活该,活该,不听话,叫你不要站在后面,你偏偏站在后面!”骂归骂,她是疼爱她的孙子的。她马上放下菜盆,给我脱掉衣服,把我拉到酸坛边,用坛盘水帮我抹敷被烫伤的地方。第二天,我的烫伤就好了。如果是热天,衣服穿得少,那烫伤肯定是非常严重的。
酸汤,是我故乡老家的主菜,其实也是我们苗家人菜食的主角,它宛如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谣,吟唱着苗家人的生活故事。因为天天吃酸汤,顿顿吃酸汤,稀松平常。因此,过去我们苗家人是不用酸汤接待亲朋好友的。有朋自远方来,即便杀鸡宰鸭,煮上腊肉,酸汤也由主角变成了配角。客人不好意思,便说:“太麻烦你了,多谢多”。而主人却谦虚地回答:“没有什么好菜,就是一碗酸汤”。
据说,苗族的先辈们在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迁徙艰难历程中,为了保存珍贵的食物,发明了酸汤。在那段困苦的岁月里,酸汤不仅有效地延长了食物的存放时间,还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支持。苗家人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将毛辣果(野西红柿)、红辣子,通过独特的发酵工艺,精心制作出美味的酸汤。随着时光的流淌,酸汤菜逐渐成为苗家人的传统美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如今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品种和口味。
苗家人从平坦的中原迁徙到苗岭深山来,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了制酸。现在,又走出苗岭,到各地去发展、创业、生活。酸汤,也随着苗家人,走南闯北。无论你走到哪里,到北京、到上海、到广州,偶然看到酸汤菜,心中会涌起一股亲切与温暖。那熟悉的味道,会跨越时空,把你带回故乡。
苗族酸汤是由新鲜的毛辣果、红辣子等天然食材发酵而成,经过长时间的陈酿,酸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具有开胃健脾、促进消化的良好功效。无论是在炎热难耐的盛夏,还是在寒冷刺骨的隆冬,喝上一碗酸汤,定能让你消寒去暑,食欲大增。如果在酸汤中还加入一些特殊的香料,如木姜子等,风味更别具一格,清爽宜人。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苗家人对酸汤就是这么钟情与依赖。
虽然我在苗乡土生土长,酸汤一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年少时,对酸汤并未有特别的感触。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步入中年的我,对酸汤有了一种特殊而深厚的情感。小时候,母亲每次做饭,酸汤菜总是餐桌上的常菜。苗家的孩子都是酸汤喂养长大的,酸汤也得了一个别名——“父母菜”。现在,每当看到酸汤,仿佛看到了亲人,见到了故乡的山川日月。
许多情景,都是母亲在灶边忙碌的身影。她蒸饭时,会把洗好的蔬菜扭断成节,放入甑底。要么是青菜、要么是莲花白,或者是广菜、四季豆、豇豆,也有野生菜,野生菜最多的是甜蕨,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菜品。甑子端走后,她从酸坛里舀来一碗酸,或是红辣子酸,或是毛辣果酸,倒进汤菜里轻轻搅一搅,再滚沸一下,酸香瞬间弥漫开来。母亲把煮好的酸汤舀在一口铁锅,稳稳放在火堂的三脚架上,调上盐巴、干辣面蘸水,等待着父亲从坡上归来。
父亲回来了,或是一挑草,或是一挑柴。他放下担子,疲惫地走到火塘边,当他看到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酸汤菜时,眼睛好像突然明亮起来。父亲总把酸汤泡在饭上,吃起来狼吞虎咽,嘴里常常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们围在火塘边,吃饭也特别香。
“酸汤泡饭是一顿,不和别人比吃穿”,酸汤泡饭虽然简单,却承载着满满的温馨回忆。那时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简单的酸汤美食,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回忆起小时候那段艰辛却又充满幸福的时光,每次跟着父母亲到坡头种地,我们带着用竹篾精心编制的饭盒,里面装着一层酸菜。那饭盒,竹篾纤细,编织精巧,小巧玲珑。每到中午,打开饭盒,淡淡的竹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情瞬间愉悦。里面的酸菜拌饭,那酸甜可口的味道,至今仍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读初中的时候,正值困难时期,我跑校上学,因为路远,中午是不能回家吃饭的。每天早上,酸汤烫饭就是我的早餐。缺少油水的酸汤饭,消化得特别快,到中午,肚子就会咕噜咕噜叫个不停。那时缺油,母亲把猪油收在厨柜的最里层,但我趁父母不注意,常常蹑手蹑脚地打开厨柜,不让柜门发出一点声响,用勺子偷偷舀出一点猪油拌在酸汤饭里,既清香可口又醇厚滋润,消化也变慢了,可以抵挡一天,直到放学也不觉得饥饿。虽然生活艰苦,但那一碗拌了油的酸汤饭,却给了我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后来,我进了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酸汤的次数逐渐减少,饭量也跟着下降。我突然领悟到,酸汤已经融入了我生命的血液,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一段时间,老婆孩子都不在家,我懒得炒菜,就直接用红辣子酸汤下饭,第一次就吃了几大碗,而且很快又感觉饿了。这样吃了几餐后,饭量果然大增。
在老家,父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酸汤,还一直坚持做体力活。父亲虽然清瘦,但身体十分硬朗。在八十多岁的时候,他还能轻松抬起七八十斤的担子。每当想起父亲,就会想起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酸汤。
在那困难时代,酸汤虽然酸甜可口,但菜品却非常单调,也缺乏油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酸汤的菜品也越来越丰富了。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牛杂、酸菜、酸菜鱼……各种各样的酸汤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酸汤餐馆,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酸汤,已经成为了苗家人的一张亮丽名片,向世界展示着苗家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在,我的这座小县城里,酸汤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酸汤总是餐桌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酸汤美食,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酸汤,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苗家人。在故乡,在天南海北苗家人的记忆深处,在岁月的沉香里,都是那酸酸甜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