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巴州
浅冬,秋色却浓,我们踏着浅冬韵律,沐浴着秋日般的暖阳,兴高采烈去巴州采风。
巴州,在天柱县城西部,距县城3公里,步行刚刚好。从西门出发,穿过外环城公路,就到了凤城大坝地界。一眼望去,凤城大坝一马平川,堪称天柱的小平原,抗战时期曾在这里建战备机场,是天柱名副其实的飞机场。大坝的南面是高山,蒙古包似的小山包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眼睛的尽头。朗江宛如一条蜿蜒盘行在山脚的卧龙,自西向东环坝而过,潺潺地欢叫着与鉴江汇合,尔后注入清水江。大坝的北面也是高山,树木茂密葱茏,白墙青瓦若隐若现。一条笔直的公路,从东到西穿坝而过。
在凤城大坝软绵绵的田埂上,在堡坎石缝中,一簇簇的狗尾巴草,枝叶枯干,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结,却还坚擎着一季果实,顽强地把生命的种子传承下去。一串串紫色的花,或细碎的黄花、白花,艳如火红的鸡冠花,热热闹闹在浅冬的时光里细数流年。
行走了一个小时,就到了巴州。只见巴州背靠青山,前有层叠的梯田,与凤城大坝连成一片,天润公路穿村而过。站在巴州屋后山石上,可俯瞰整个巴州,村子一改二十年前低矮破旧的木楼旧貌,白墙青瓦的砖楼,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星星点点的红花绿树点缀其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进入巴州,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雄伟宏大的陆氏宗祠,宗祠大门上方正中写着“陆氏宗祠”四个楷体黑色大字,宗祠外墙为飞檐翘角的砖墙,墙面雕龙画栋,人物和动物的浮雕图案色彩艳丽,一对石狮伫立两边,使宗祠显得华丽气派,庄重肃穆。我怀着无比虔敬之心走进宗祠,只见里面为一楼一底的木楼,簇新的杉木圆柱散发出淡淡的原木清香,混合着香纸蜡烛味儿一股脑儿的直往鼻子里钻。一楼地面青石板铺就,分为上坎下坎两层,上坎为祭祀厅,也是聚会议事的地方;下坎一楼有天井,天井有池子,池里有水,水清澈,流动的潺潺声,给庄严肃穆的宗祠带来些许轻快和灵动。
巴州陆氏宗祠建造于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相传是为缅怀陆氏宗族始祖陆九渊的功德而修建的。陆九渊,是南宋时与朱熹齐名的理学大师、哲学家、教育家。他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讲学、辩论,或写文章,传播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教化后世子孙。宗祠两边用青石岩做成的大门框,框内镶嵌着道光皇帝为表彰他的典范而书写的对联:“鹿洞文章光万古,昆山俎豆耀千秋。”2021年9月14日,天柱县人民政府授予“陆氏宗祠”一块“天柱县历史建筑”牌匾。丰富多彩的宗祠文化,是我们了解民族历史,考察地方文化的宝贵资料。
我们欣欣然沿着一条迂回曲折的水泥小道漫步着,小道沿路都是独门独院的砖楼,大多数砖楼有围墙筑起院坝,院里种有花草树木。走过一家院墙,一棵无花果的两三枝丫,骄傲地举着墨绿的掌形叶片,志气昂然翻出墙头,形容十分自得。那半遮半隐在宽大树叶里的梨形果子,青里泛紫,宛如幼童乍见生人,一边怯怯地紧紧倚在母亲的衣襟旁,一边又忍不住好奇地探出半边脑袋,模样是那般的生动可爱,令人忍俊不禁。
一堵清灰的石壁上,长出一丛石松,呈淡黄色,茎枝微微弯曲,一副慵懒的模样,一蔸绿得发亮的槲蕨,瞅准时机理直气壮在石松中安家落户,两指宽的叶片纹路刀刻般清晰,远眺,仿佛是一幅精致小巧的石板画。路坎下,一蓬绿油油的芭蕉,长条叶儿交错重叠着,蓬蓬勃勃向上生长。不远处,桂竹枝叶相依,几只毛色光亮的鸡,耀武扬威在桂竹间踱步。谁家取干竹片围起一圈小小的栅栏,栅栏里的芫荽仿佛被葱汁泼过一般,绿得耀眼。一家砖楼旁,两尺长的劈柴,堆砌成一堵墙。呀!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味道。
忽然,一阵风送来了淡淡的桂花香味。我十分诧异,浅冬了,桂花还在开?寻香望去,一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亭亭玉立于一栋豪华气派的砖楼前。我好奇地仰起头,瞪大眼睛仔细地在密密匝匝的树叶间搜寻,直到眼睛酸涩也寻不到一朵鲜活的桂花,那些很好闻的香气,应该是残存在枝头枯萎的花散发出来的。我不由感慨万千:树上的桂花,已过了花期,依然有淡淡的香气,这种香雅致、幽淡,不浓烈、不甜腻、不张扬、不肆意。人走过了人生的花季,也应如过了花期的桂花般淡定、从容、豁达地面对生活琐事,不抱怨、不气馁,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又那般得体,谁又能说这不是人生的另一个花季呢?
在桂树另一端,有一个小小的花圃,花圃里有深深浅浅的黄、白、紫、粉红、橘红、大红的菊花,有的匍匐于地,花朵儿向着阳光努力盛开着,有的如瀑布般重重叠叠垂挂在一壁石墙上,一串一串的花朵儿,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挤挤挨挨,仿佛幼儿园里的孩童天真无邪的笑脸,又如花季少女般美丽、端庄、优雅,充满了青春活力,又或许化身成美丽的天使来救赎我,让我净空杂念,放下焦虑,忘记忧伤。
其实像这样有花有树的庭院在巴州比比皆是。现在,人们吃好了穿好了,就希望生活要有花、有诗和远方。巴州村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自己种粮、种菜,自己喂有鸡鸭,过着陶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同时村村都通了公路,通了电,有电话,有电视,有网络,有WiFi,有空调,有冰箱,有冲水厕所,甚至还有电梯,城里的现代生活设施在这里样样齐全,生活方便舒适快捷,怕是神仙都要羡慕这样的生活。
巴州村口有一条弯曲的水泥路通向巴州山庄,这条水泥路非常陡峭,来这里游玩的游客通常把车停在村口的停车场,然后步行爬山。当爬山累得气喘吁吁时,千万别打退堂鼓,而是勇敢地抬头朝上看,就会惊喜地发现,前面坡度渐缓,古木参天,巴州山庄的合约食堂就掩映在翠竹和古树下。在合约食堂对面,有两个并排的游泳池,浅冬里的游泳池一滴水也没有,活脱脱两只干瘪的口袋。到了春夏,一场场春雨后,游泳池盈满了水,水清亮,像大山深处深邃明亮的眼睛。游泳池四周林木环绕,十分清幽,这里是盛夏游泳、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上到山顶,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只见山顶是一个很大且平坦宽阔之地,这里林木葳蕤,枝叶交错,藤蔓缠绕,层林尽染。通往后山大道皆镶嵌了鹅卵石,夹道的枫树、茶油树、香樟树,枝叶高低不平,相互遮掩。此时,枫叶泛黄,间或有黄、红、棕、绿各种色彩,秋色宛如一幅画轴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我满心欢喜环顾四周,山川无恙,安谧秀美,不由人心里不生出无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