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香,小年记忆
腊月二十三日,在我的家乡称其为“小年”。每当这个时候,那浓浓的年味便如同一坛陈酿,在岁月中散发着醇厚的香气。“二十三,糖果粘,灶王菩萨要上天。”小时候,这首童谣总是在耳边回荡,提醒着我们小年的到来。那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期待的日子,祭灶王爷与扫扬尘的活动,如同古老而神秘的乐章,在农舍间奏响。
妈妈白天因为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不到腊月二十九根本无法放假,所以一般没有时间打扫扬尘。于是,这一重任便落在了奶奶和刚放寒假的哥哥及我的身上。奶奶手持加长的竹扫帚,头上包着一张陈旧的布帕子,仿佛一位巾帼英雄,清扫着楼上楼下,包括火炕上长年烟熏火燎积累的灰尘蜘蛛网。那竹扫帚就像一把神奇的魔法棒,所到之处,灰尘纷纷逃窜,蜘蛛网也如同被施了魔法般断裂飘落。奶奶用力挥舞着这魔法棒,连同猪圈舍也不放过,仿佛要把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统统清扫干净。
我和哥哥则负责打扫房间、堂屋、房前屋后的地面,擦洗桌椅板凳和窗棂。而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打扫房子四周的排水沟了。那又臭又脏的排水沟,需要用锄头掏出淤泥和堆积的杂物,让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我们一边用铲子撮一边抬到篱笆下去堆成小土堆,好在开春时在上面种上南瓜秧苗,往往从早上一直干到中午,才基本打扫干净。房间里,灰尘在空中飞舞,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我们拿着抹布,追逐着这些小精灵,把它们一一收服在抹布里。桌椅板凳在我们的擦拭下,渐渐露出了原本的颜色,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宝物,重新焕发出光彩。
小时候我们兄弟俩贪玩,有时想着马虎应付一下,巴不得快点打扫完毕后去学校打球。可奶奶做事极为认真,对于我们汇报已经搞好的地方,她总要仔细检查一遍。要是发现有不如意的地方,便要我们重新打扫,嘴里还会絮絮叨叨地数落我们一通。现在想来,那些数落其实饱含着奶奶对生活的认真和对我们的关爱。
打扫好卫生之后,便是祭祀灶王爷的重要时刻。祭品通常是一小节腊肉作刀头,一把水果糖,几个酸柑子,以及三杯米酒,外加香纸蜡烛和两个鸡蛋,那可是专门奖励我和哥哥的犒劳品。奶奶会在打扫一新的灶台上,用一个茶盘把祭品归集在一起。她点燃香纸后,念念有词,那虔诚的模样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祈祷着灶王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保佑我们家的锅子里天天有白米饭煮,有鸡鸭鱼肉的美味烹饪,还叮嘱王爷一定要看护好火种,让大家远离火灾的威胁。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丰盛的美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灶王爷就像是一位神秘的保护神,守护着我们家的幸福和平安。
扫完扬尘,整个家仿佛焕然一新,散发着一种清新的气息,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这一天过后,年味就像发酵的美酒,一天比一天浓烈。人们开始备办年货,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杀年猪的场景更是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猪的嚎叫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热气腾腾的猪血流入盆中,那浓郁的腥味混合着人们的欢笑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打糍粑的声音此起彼伏,那软糯香甜的糍粑,成为了孩子们最爱的美食。写春联的时候,村里的老先生挥毫泼墨,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在阳光下晾晒,红得耀眼。亲戚朋友之间,一家一家地吃着转转饭,邻里之间的情谊在饭菜的香气中愈发深厚。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曾经熟悉的烟火气渐渐消失,传统的“小年”内容也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淡化。我们不禁思考,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该给下一辈留下些什么?
是那曾经充满尘土与汗水的劳动记忆?是奶奶祭祀灶王爷时的虔诚与期盼?还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为新年忙碌的温馨场景?或许,我们应该留下的,是那份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是那份对家庭的热爱与责任,是那份在忙碌中依然坚守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当小年临近,那些曾经的画面便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那是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欢乐,是岁月无法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