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除垢迎新年
小年的烟火还未散尽,“二十四,扫房子”的号角便已吹响,一场辞旧迎新的大扫除在岁末的时光里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帷幕。
追溯往昔,扫帚的身影早在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的铭文中就已出现,几千年前,人们就懂得用它拂去房内的尘埃。《礼记》《吕氏春秋》等典籍的记载,更是见证了古人对清洁环境与健康生活关系的深刻认知。从最初对污秽、尘沫传播疾病的防范,到尧舜时代春节扫尘风俗的兴起,再到后来演变成年终的卫生大扫除,这“扫尘”二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质朴的生活智慧。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便有了“除陈布新”的美好寓意,仿佛在这一扫之间,所有的“穷运”“晦气”都被扫地出门,只留下满室的洁净与明亮,迎接新岁的祥瑞与安康。这不仅仅是一场卫生的清扫,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殷切期盼与诚挚祈愿。
我国南北虽在叫法上有“扫房”与“掸尘”之别,但对这一习俗的传承与坚守却是相同的。宋朝吴自牧笔下的“十二月尽……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清朝诗人诗中的“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都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传统习俗在岁月长河中的延续与传承,成为中华民族年俗文化中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四日被郑重地定为“扫房日”。这一天,主妇们便是家中的主角,她们用头巾裹住头,细心地将床铺家具遮盖起来,然后拿起扫帚,一寸一寸地扫去墙壁上的积尘。那扬起的灰尘,仿佛是旧时光的碎屑,在阳光的映照下翩翩起舞,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扫屋之后,便是擦洗桌椅的锃亮时光,每一块抹布的擦拭,都是对生活的深情抚摸;冲洗地面的水流,带走了污垢,也冲走了一年的疲惫与辛劳。房前屋后的清扫,让整个家园焕然一新;器具的清洗、被褥窗帘的拆洗,更是让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清新与温馨的气息。
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偶尔也会帮忙递上一块抹布,或是捡起地上的纸屑,小小的身影在忙碌中穿梭,感受着传统习俗的魅力与家的温暖。大人们则一边忙碌,一边讲述着那些关于年的传说与故事,欢声笑语在屋内屋外回荡,让这扫尘的日子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和亲情的味道。
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窗明几净的房屋上,那干净整洁的家,仿佛是一颗被擦拭一新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这光彩,是勤劳的结晶,是传统的延续,更是对新年最美好的期许。在这扫尘迎新的小年忙碌中,人们扫去了旧岁的尘埃,迎来了新春的希望,让生活在岁月的更迭中,始终保持着那份纯净与明亮,向着新的一年,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