噙着泪水阅人生—— 读杨卓光先生长篇小说《仰望星空》
“人生有苦乐相伴,就会强大起来!”——引自杨卓光赠书签言。
大约一年前,杨卓光先生赠来他耗费六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不期而至的病魔完成的自传体小说——《仰望星空》一书。这部上下两册近40万字的大作,记录了其父子两代的苦乐人生,读来令人唏嘘不已。由于自己从未涉足文学评论,几次情不自禁欲提笔写些文字,以抒发心中感慨,却又担心词不达意有损作品的本来价值而作罢。可是,每每回想起“嘎依”(杨再贤)多舛的命运和“恰仰”(杨卓光 )在历经困苦中所体现出的顽强精神毅志及其所取得的丰硕业绩,放下的鼠标自是欲罢而不能,阅读小说时眼里常常噙着的泪水,始终提醒自己——不懂评论,就与读者分享一些感言亦该矣!
《仰望星空》的上部,主要叙述作者父亲“嘎依”苦乐辛酸的一生,以及其父子俩在某劳教农场所际遇的人生万象与苦涩生活。
“嘎依”生长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和贫寒闭塞的贵州黔东南深山苗寨,期遇同时代国人之不幸,成长经历自然艰辛。然“嘎依”不幸之中可又大幸,在那个国家战火频频、百姓生计极其困苦的年代和环境,他却得到父母的怜爱,在富有远见和颇具开明革新意识的母亲“阿柳”及家人的倾力盘养下,凭着自己的聪颖与勤奋,最后博得就读学校董事会的大力支持,获得一路完成小学、中学学业的宝贵机会,为他此后外出闯荡重庆继而远赴南京上大学、参加解放军,打下了良好基础。新中国成立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并成为解放军西进部队和后来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一员年轻干部,这在当时的黔东南是非常稀少的,可谓凤毛麟角,人才难得呀!
然而,正如作者在小说开篇第一章《天象乱深山苗寨出怪异、犯煞日阿柳生下丑嘎依》,为“嘎依”人生苦旅设下的伏笔。生于怪异天气——“犯煞日”的“嘎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急需知识分子、急需人才,尤其是在西南、在贵州这样少数民族众多、封闭落后、人才奇缺,他自己亦正踌躇满志准备好好为贵州民族工作干一番事业的档口,生性刚直、为人诚恳、不善掩饰、毫无防范他人意识、也不会管理自己性情的这位懵懂苗家青年,在其志向远未实现之时,却过早地卷入了一场场坎坷。从此再也没能获得发挥其知识才干的机会,甚至等不到获知组织为其“平反”的信息,便含冤离世而去。真是可惜!
惜其一:诚实正直、襟怀坦荡而不得以信。“嘎依”生性刚直、认理较真,如此性格在平时官场都不易处好关系,何况身处深藏诡异而又惊恐狂澜的一场场坎坷中,让他人可信而不能信、也不敢信。
惜其二:恰逢新中国初建而未得其志。“嘎依”从小深得母亲的器重和教导,盼其学得知识、成就本事后,能为苗家发展进步出一份力量、干出一番事业。“嘎依”谨记母亲嘱咐,在求学和前期工作中亦是满怀志向、不忘责任,以此激励自己进步、增长才干,很快崭露头角。然而,这位难得的青年才俊,在其人生遭遇重重挫折后,一度迷失了方向,陷入消沉,负了其青少年时期之高远志向,更勿谈完成母亲希冀为苗族造字的夙愿。
惜其三:怀才满腹而不得其用。“嘎依”在其同时代青年中,是有知识、广见识的佼佼者。当时,各级党组织正大力培养、启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干部,可谓机遇难得。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有着广泛社会人际关系、见过不少世面的有识之士,却没能经受住那些政治运动的挞伐与煎熬,满腹的才华没能派到更好的用场。
《仰望星空》的下册,主要叙述作者青年以后至步入退休生活四十余年丰富多彩的人生苦乐,以及通过其不懈努力取得的进步与成就。
非常有幸,我与杨卓光先生共事十三年,在黔东南日报社采编人员青黄不接的关键时期,他和几位老同事携手迅速带出一批新人,接续书写了《黔东南日报》新的篇章。杨卓光先生为人正直、谦逊、和善,在工作上总是积极担当、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作为老同志,他乐教于人、关心年轻人进步,是为师范。
阅完《仰望星空》一书,回想起“恰仰”的苦乐人生,心中不禁对杨卓光先生深感敬佩。
敬佩一,生于逆境而奋发向上、自求其乐。正如杨卓光先生书中写道:“回顾来时的路,那些不能忘却的过往,总会以一种庆幸与满足充盈在我的心间。这一生真的要感谢命运,感谢苦难。不同寻常的个人遭遇,已是那样的弥足珍贵。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已经给我很多。如果没有这一场刻骨铭心的艰难跋涉,我的人生结局还真的是一个难解的谜。”面对一生所经历的串串磨难与艰辛,杨卓光先生没有半点埋怨,而是把其视为弥足珍贵的财富,把其当作母亲教育孩子时的失手。认为作为儿女,谁也不会计较母亲严教自己时存在的过失。如他坦言“对过去,我留下过心灵的创伤。可谁又不恋自己的母亲……说真的,没有这严厉而慈祥的母亲,我的人生也不会走得如此欣然!”
在我看来,杨卓光先生是一位性格较内敛的人。他在书中的这些自我释怀,在我们的平常相处中,从未听其谈及半句。这需要何等的忍劲与自控力。当然,从中也让人领悟到杨卓光先生在经历几十年人生苦旅后的大彻大悟与超然脱俗,让人感到其有容乃大的胸襟和乐观态度。
敬佩二,历经磨难而坚其志。毫无疑问,杨卓光先生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非常艰辛曲折的。期间,他有过悲愤、有过无奈,甚至绝望。然而,他更多的却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发奋、选择了自立自强。用书中人物“汤林叔叔”的话说,他“用顽强的生命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春天”。杨卓光自己总结得更好:“生活就是磨难,活着就要追求。失去目标方向,精神就会懈怠。”人的命运很多都是靠自己改变的,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长年的坚持,没有那些艰苦的付出和忍辱负重的精神,在劳教队那个大染缸里,他和他的那些监友伯伯叔叔们,就不会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更不会有后来的成才与成就。
敬佩三,初小学历而自成其才。生活中,人们常听到一些人在谈及自己人生不如意时,总是埋怨条件不备、生不逢时、机遇不好、贵人不力,等等客观因素;有的人则把自己学习不好、知识筹备不足,怪罪于家庭条件差、学校条件简陋、老师素质不高、没机会接受更多的教育等等。但他们就是认识不到自己的懈怠和蹉跎。相反,杨卓光先生却仅仅以劳教农场子弟学校四年级的基础,在其父亲及那些特殊的长辈们的启发、鼓励、引导下,自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知识。后来,调入黔东南师专工作后,哪怕只是一名小木工、食堂采购员,他也能积极利用身处当时黔东南州唯一高等学府的良机,主动拜师,如饥似渴地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使其知识筹备得到极快提升,终于考上了广播电视大学,获得接受大学教育的宝贵机会,创造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奇迹。
敬佩四,保持自律而洁其身。一身正气,淡泊名利,不卑不亢,洁身自好,是杨卓光先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们从《仰望星空》的叙事中得知,他曾有过可以去黔东南州政府当领导秘书的机会,但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表白:自己不想、不习惯如此这般去“服侍”领导,只求“坦坦荡荡了无牵挂”。他不会、更不愿通过卑躬屈膝、顺藤攀爬的方式求得命运的改变。同时,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中,他也是严守新闻纪律和职业操守,堪称行业表率,获得大家尊重。
结识杨卓光是机缘,共事杨卓光很惬意,品读《仰望星空》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