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绣工匠曹顶秀:巧手传承非遗韵 匠心铸就瑶绣魂

2024-12-3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吕铀

  在贵州黔东南的山水深处,有一位默默坚守的瑶族女子,她以丝线为笔,以布料为纸,绣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她就是曹顶秀。如今,她的名字在当地刺绣界远近皆知,她所经营的麻江瑶之韵成秀文化有限公司,成为展示瑶族刺绣魅力的重要窗口,不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时间回溯到曹顶秀的童年,那时的她,就已与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出生的曹顶秀,成长于黔东南州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的一个瑶族家庭。瑶族没有文字,先辈们通过蜡染、蜡画、刺绣来记录历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像一颗神秘的种子,早早地埋在了曹顶秀幼小的心田。

  11岁时,曹顶秀开始跟着家里的大姐二姐学习拿点花笔,随后又跟着母亲学习刺绣。然而,长辈们认为她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读书上,枫香染和刺绣可以长大后再学。但曹顶秀对刺绣的热爱犹如一团炽热的火焰,无法熄灭。她不顾长辈的强烈反对,利用周末跑到三公里外的外婆家,跟着同样热爱瑶族刺绣的外婆潜心学习了半年,从而掌握了刺绣的基础技巧。此后,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手艺,跑遍了全村认识的绣娘家,不断学习和实践。经过三年的努力,15岁的她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出精美的刺绣作品。初中毕业后,曹顶秀进入专业院校系统学习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她的作品也逐渐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多次荣获县级以上表彰。

  曹顶秀深知,瑶族刺绣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瑶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寄托。在传承刺绣技艺的过程中,她秉持着工匠精神,在保留原生态纯手工工艺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现代元素,让瑶族刺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她创作的刺绣图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花鸟虫鱼,而是将现实事物按照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意念进行拆分、转变、整合,把静态与动态、几何纹样与自然纹样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装饰语言。这些图案不仅展现了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瑶族刺绣的包容性和博大精深。

image.png

  河坝瑶族刺绣图案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人物风景等元素,经过绣娘们的巧手,变成了寓意深刻的装饰图案。比如绣制鲤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这些图案充满了喜庆和吉利的象征,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当地的民俗风情。河坝瑶族枫香染刺绣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顶秀深知传承这一荣誉背后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瑶族刺绣文化,曹顶秀付出了诸多努力。她开办了瑶之韵体验馆,这座建筑面积达700余平方米的体验馆,设有200余平方米体验厅,馆内陈列着她精心搜集的上百件古老瑶族生活用品、服饰及相关艺术作品,其中一些生活用品如被面、头巾、背带等,都有着上百年历史。这些珍贵的藏品,犹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默默地诉说着瑶族的历史变迁,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曹顶秀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2018-2019年期间,她向民间绣娘发放了上千件瑶族绣片进行手工加工,带领河坝村近200名瑶族绣娘增加了收入,为家乡的脱贫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河坝村山脚寨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她带领多名瑶族绣娘义务为宣传墙绘制枫香染刺绣图案,让瑶族特色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绽放出耀眼的光彩,为宣传瑶族枫香染刺绣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image.png

  如今,曹顶秀的公司制作的刺绣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售,她不仅致力于拓展市场,还希望能将周边村的绣娘团结起来,共同发展刺绣产业,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一民族产品实现增收致富。她就像一位执着的引路人,带领着乡亲们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曹顶秀用她的一生诠释着对瑶族刺绣的热爱与坚守,她的故事如同刺绣中的丝线,在岁月的穿梭中编织出了绚丽的篇章。她的坚持与付出,不仅让瑶族刺绣这一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更让瑶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