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序
黔东南故乡老家的文学艺术界,我认识的人不多,能有往来的更是少之又少。半年前认识了一个爱写散文的杨秀学先生,却在政府部门上班。席间,他赠送我一册《村庄旧物》,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现在他又打算把近年来陆续写作和发表的一些文章结集出版,取书名为《相片》。《村庄旧物》集结的是关于乡下老家的那些旧物件的生活记忆,主题相对集中,而《相片》有些散,似乎什么样的题材都有,航八郎,有大杂烩的意思,但大体也还是在旧物的范围内。我发现,秀学先生是一个很喜欢回忆也善于回忆的人,同时,他对生活的观察相当仔细,他能够写出很多旧物的细节,比如《燕子》,他能讲出蛮多关于燕子的掌故来。 又比如《走进榕江食谱》,他能把榕江的美食讲得头头是道。不仅是关于食物的种类,而且是各种食品的具体做法,也讲得很详实清楚。我就想,我在榕江生活过三十多年,如果要我来写一篇《榕江食谱》,我恐怕无从下笔。这就看出秀学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这能力概括起来讲就是博学。没错,秀学是博学的。我觉得他什么都懂。至少,他在写文章的时候,他对自己所写的内容是很讲究知识考据的。这样的写作好不好呢?当然好。这其实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中国过去的文人,差不多也都以善于考据和博学为荣。秀学能继承这一文脉,我以为是黔东南文艺界的一种荣耀,虽然他目前还并不置身其中。
《相片》像一部影集,收入他杂七杂八的“相片”,但杂而不乱,仍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是对黔东南地方风物的书写和考据。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他有点类似于一个本土的人类学家,在做着一种关于地方知识的考古工作。这也使我想起两次跟他见面的情景——话不多,酒却喝得很爽快——我承认,我很喜欢这样的人。一个博学而爽朗的人,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一部处处洋溢着泥土气息的作品,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