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里的归途
在外求学的第六年,我开始频繁梦见家乡。
梦中的景象总是鲜明——院子里冒着热气的一锅酸汤鱼,爷爷站在灶旁,面色沉静,汤香随着锅盖升起,弥漫在四周。醒来时,心头的那种酸涩与温暖交织,让我倍感失落。于是,我决定回趟老家。
或许是漂泊的日子太长,内心的疲惫和孤独让我愈发渴望回到那个让我安心的地方。学习的压力、城市的喧嚣、陌生的人群,让我不时怀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否正确。尤其是在深夜,孤身一人翻阅那些复杂的课本时,心中总会有种莫名的空虚。我意识到,是时候回家了,不只是身体的归途,更是心灵的寻根。
才踏入院坝,我便闻到了那熟悉的酸汤味。爷爷早已等在厨房,手里忙活着捞鱼、切菜。他从田里捞上来的稻花鱼,是他自己养的。这一幕似曾相识,我小时候的每个夏天,都是这么度过的。
爷爷是个极其沉稳的人,年轻时在越南战场上历经枪林弹雨,归来后便再没怎么提过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在家务农的日子里显得格外平静,从不慌张,总是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件事。就像他煮酸汤鱼时的专注一样,那股子认真劲儿,看着让人心安。
“别急,慢慢来,火候到了,味儿就出来了。”爷爷一边搅拌着锅里的汤,一边平静地说。我静静地坐在灶旁,闻着那浓郁的酸香,心头的思绪一点一点被解开。这酸汤鱼,不仅仅是我思念已久的美味,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爷爷煮的酸汤鱼,味道永远那样地道。酸汤经过半年发酵,红亮酸爽,稻花鱼煮得嫩滑鲜美。锅里翻腾的汤水,仿佛也是我心中的某种情感在翻涌。我尝了一口鱼肉,那熟悉的酸辣刺激着味蕾,瞬间勾起了我对童年、对家乡的无尽回忆。
爷爷的手掌上满是老茧,那是他一生劳作的见证。我知道,这双手不仅捧起过稻花鱼,也曾经捧起过钢枪,在战场上拼搏过生死。而如今,他以同样的耐心和专注来对待这锅酸汤鱼。每一勺汤,都是他对生活的坚持,每一块鱼肉,都是他与家乡、与过往的链接。
“这汤,有时候就是得熬上一段时间,急不得。”他平静地说道。这似乎不只是在说酸汤鱼,更是在教我如何面对生活的起伏。我总是急于求成,害怕自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害怕学业上的挫折,害怕自己在这条求学的路上迷失方向。然而,爷爷却用他那不急不躁的方式,告诉我,生活如同这锅酸汤鱼,唯有用心慢煮,才能熬出最醇厚的味道。
吃着酸汤鱼,我感到心头的重负在一点点被释放。我不再纠结于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因为爷爷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耐心面对。就像他经历的战争岁月,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依旧坚定不移地走过来了。
夜色渐深,我和爷爷依旧坐在院子里,风轻轻拂过,星光洒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我望着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爷爷是家乡的根,也是我的精神支柱。
归途,不止是回到家,更是回到内心深处。回到家乡,回到爷爷身边,我重新拾起了被岁月淹没的信念。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酸汤鱼,爷爷煮得从容不迫,耐心且坚定。正如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步步踏实前行,不急不躁。生活并不需要急于求成,唯有耐心与坚韧,才能熬出生活中最醇厚的“酸汤”。
无论身处何方,我都知道,家乡和爷爷的酸汤鱼,永远是我心灵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