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时间的“边角余料”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对任何人都很宝贵,如何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时间尽可能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文化修养,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说起“边角余料”的作用,那真是不可小看,妇女把许多小布头巧妙连缀成窗帘、褥垫、围裙、小孩衣服;木匠利用木材的碎片小块,做出精致的小家具、小器皿;农民利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的空隙地种瓜种菜……这一切,不都是“边角余料”的作用么?时间的“边角余料”,只要悉心利用、精心组合,照样可以派上大用场。宋代文豪欧阳修自幼好学,能文善诗。做官以后,仍能著书立说。人家问他公务如此繁忙何能写作?他说:“我的文章是在‘三上’写出来的。”“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在战事频繁的年代,毛泽东写下了不少光辉诗词,至今读来仍脍炙人口,何来功夫?他说,那多半是在打仗行军的马背上吟哼而成的。邓拓那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杂文,大都是夜深人静的灯下写成的……
时间的“边角余料”人人手里都有,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并善于利用。时间这个东西,就是如此奇妙: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个常数,一天24小时,一分不多一秒不少;但是,它对于善于利用它的人来说,又是一个变数。时间犹如一位公正的匠人,对于珍惜它的人,它会在你生命的碑石上镂下辉煌的业绩;而对那些胸无大志的懦夫懒汉,却像一个可憎的恶魔,难以打发。恰如鲁迅先生所言:“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如今,不少人一边觉得要学习要干事业,但一边又觉得没时间难成器,时间与工作学习的矛盾似乎无法解决,因而就泄下气来听之任之,其后果是平平庸庸地书写了人生历史。看来,不是真的没时间而在于你是否真想干出一点名堂,说到底还是一个有没有理想和志气的问题。如果有了远大理想和志气,就可以从无时间处找时间。前苏联著名科学家柳比歇夫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仔细分析一下,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他在时间上分秒必争,争而必用。从1916年他26岁开始,就把每分钟、每小时详细记载下来,为了不让时间白白流失,他像精打细算的商人核算资金一样,认真核算自己的时间,做到每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56年如一日,天天如是,一直坚持到1972年他离开人世那一天。在他手里,时间无论是“大块”的,还是“边角余料”的,全部派上了有效的用场。他一生发表了70多部学术专著,写下了12000多页的论文专著打字稿,内容涉及科学史、哲学、进化论、昆虫学、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等多种科学领域。柳比歇夫的成功,为我们利用时间特别是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当然,时间的“边角废料”是有别于大块时间的。大块时间可以啃大部头,对一些高深的理论和知识进行持续、深入、系统地学习,而“边角废料”比较零散,但只要一点一滴地把时间汇集起来,三五分钟不嫌少,几十分钟不嫌多,就会成为人生中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比如,一次看一篇短文,一次读一个章节,一次写一个段落,等等。通过一点一点地逐步消化吸收,进而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