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能力局限
为了督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我和孩子商量之后,决定实行阅读打卡计划——每人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刚开始的几天,孩子表现得很好,写完作业后会主动去阅读,然后在打卡表上画上对勾。我当然也会读,不过因为工作和家务的原因,我的阅读时间并不固定,相同的是读完之后,我也会在打卡表上画上对勾。
每天阅读半个小时,说难也不难,但如果说简单,却是一点也不简单。有太多的事情会干扰我的阅读计划,除了必须做的事情之外,惰性和拖延也会来捣乱——“再躺一会儿就起来阅读”“好想刷一会儿小视频呀”“听说有一部电影很好看”……我要摆脱种种干扰,给自己做足心理建设之后,才能在睡觉之前完成阅读打卡。
孩子似乎也是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积极性没那么高了,每天拖拖拉拉,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见状,我赶紧给孩子打气:“宝贝,一定要坚持哦。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多简单啊,也就是少看一会儿手机的事情。你看我都做到了,你一定也可以的。”听了我的话,孩子只是轻轻点点头,一点都没有被打了鸡血的样子。
和读高中的外甥说起这件事,他笑着说:“你别管了,让表弟跟着我打卡吧。”随后,外甥便建了一个打卡群,两个孩子约定每天在群里进行阅读打卡。让人吃惊的是,在表哥的陪伴下,孩子逐渐恢复了阅读的热情,不管有多少事情,不管时间再晚,都会认真地进行打卡。而且也慢慢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天都会主动拿起书阅读。
我很好奇,外甥究竟有什么魔法,能够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我就是每天和表弟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呀。”外甥举到我面前说。我看了眼聊天记录,有点大跌眼镜——“打球回来好累,不想看书了”“今天作业太多了,还不知道要写到几点”“坚持阅读太难了”……
这些言论都是外甥说的!还想着让外甥鞭策孩子读书,给他做一个榜样呢,可这不是扰乱军心、拖后腿的行为吗?“怎么会呢?我的这些想法,表弟一定也有。”外甥连连摇头,解释道,“重要的事情不是回避这些想法,而是克服它。我想让表弟知道,每天坚持阅读并不容易,产生这些想法也很正常,可贵的是我们能战胜它,然后完成自己的计划。”
这与我之前的行为截然相反!以前我总是试图向儿子传达一种“简单、轻松”的理念,希望以此鼓励孩子,却不知道,这会让孩子产生沮丧,甚至自我怀疑:为什么大家都感觉那么简单,而我却感觉这么难?是不是我不如别人,我根本坚持不下去?外甥真实的分享则让孩子产生了信心:原来大家都一样,都有懈怠心理,努力克服就行了。这样一来,孩子不再焦虑,与表哥这个“同行者”一起,自然而然地将阅读打卡坚持了下去。
原本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超人”一般的存在,几乎无所不能。所以在孩子看来,父母觉得一些事情简单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可如果让孩子们去做,就会觉得很难,没有足够的信心。这时候,父母要对孩子敞开心扉,分享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们自己的能力局限,让孩子明白父母其实是和自己一样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什么事情都能搞定的“超人”,这样才能与父母一起,积极努力地战胜生活和学习里的各种困难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