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天山远

2024-11-06 黔东南日报 杨育泽 吕铀

  苗女上天山

  天山,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说远,是它处在祖国的西北边陲上,与咱们黔东南相距就有五千公里。说近,是它们又如同邻家,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这里要说的是,我州苗族女作家杨蕾如何走进天山、以笔为媒、在“文学润疆”上奉献出一份微薄力量的故事。

  杨蕾,凯里市龙场镇虎庄村人。她是一名进城打拼的苗家女,同时还是当今重要的苗族女作家之一。

  2019年5月,杨蕾突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即三次踏足新疆的南北大地,意在释放心中的郁结。

  然而,她最后却决定停留了下来,并决心将这里的异域风情、粗犷生活和壮丽风景定格于笔端上。

  她选择了南疆的喀什垦区,这里位于祖国版图最西端的“鸡尾巴”上,既居住有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也生活着屯垦戍边、扎根奉献的兵团人,以及处处都长有的坚韧不拔、千年不朽胡杨林。

  当一踏上这片大漠上时,浓郁的风情就深深地触动了她的灵魂:绚烂的赛乃姆舞步,悠扬的都塔尔琴音,无边无际的沙漠,天际下成排骆驼的铃声在空旷中回荡,一棵棵胡杨树孤独而坚毅地伫立。

  由于文笔出彩,杨蕾留在了第三师的红旗农场,任电视台的文字编辑和融媒体的特约记者。

  就这样,杨蕾以一名普通民间人士的身份,意外地融入了浩浩荡荡的全国援疆建设队伍中。

  从此,军装在身,杨蕾笔下的文字因此更加坚定有力,镜头下的画面因此更加真实感人。她不断用笔记录出援疆建设的点点滴滴,传递边疆的声音和故事。

  不过,虽已投身工作,杨蕾当时还是想按照原定计划返回凯里。但熟料,到年底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她也就被困在了这里。

  这一困,就是五年。

  大漠展雄风

  此后,从雄伟的天山到巍峨的昆仑山,从南疆的绿洲到北疆的草原,从到遥远的阿勒泰到壮丽的帕米尔,杨蕾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西域大地。维吾尔族人民与兵团职工紧密团结、安居乐业、共同守护西北垦区的生活景象,令她的文字更加喷涌而出。

  但一开始,由于没有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也缺乏从业经验,所以她面临的挑战无处不在。所幸的是,她的文学功底可以触类旁通。

  当时,红旗农场的上稿率非常低。但她接手后,一个月发表的数量就飙升至十几篇。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

  新疆的新闻采访,其复杂性和挑战性是内地记者们难以想象的。

  首先,农场的维吾尔族人口占比高达95%,在采访时常常遇到语言障碍。为此,她每次外出都得带上翻译人员。这不仅增加了采访难度,也延长了采访时间。而对她来说,每次都得耐心地倾听翻译的转述,同时,还得敏锐地捕捉非语言的沟通细节,如表情、肢体语言等,才能确保准确理解受访者的情感和观点,也才能传达出每个故事背后的真实和深意。

  其次,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也给采访带来了额外的挑战。这里虽有壮丽的山川湖泊,但也有荒凉的沙漠戈壁,而多变的气候更是让你在外出时常常面对极端的天气。

  再次,这里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和历史传统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因此,她在采访时还得表现出对当地文化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而这也需要不断去学习、适应。

  居住在哈拉峻草原上的七旬老人吾斯曼·买买提江,独自放牧在草原一侧,坚守边疆20余载,他的故事在她笔下出现一个生动篇章。

  这片草原高峻辽阔,与吉尔吉斯斯坦国仅有一河之隔。居民们如谁家的羊驼穿过河流,那就是“出国”了,再也无法唤回。

  当杨蕾带着志愿者、司机和翻译,穿越重重雪山,需要比平时多出一倍的时间,沿着崎岖山路艰难前行,终于抵达哈拉峻草原时,尽管深雪淹没了膝盖,她还是顽强地完成了任务。

  这篇报道发出后,吾斯曼老人的故事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随后,师电视台和兵团电视台相继进行了跟踪报道,让老人的故事传遍千家万户。

  当杨蕾第二次踏上这个草原上时,她的目的地是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一段边境线。这是她采访生涯中最富挑战的一次,因为需要穿越四千米之上的高原,以及历经冰川的考验。

  同行的共5人。他们乘坐警车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最后的边城——哈拉峻小镇,然后换乘3架摩托车上去。随着海拔升高,空气逐渐变得稀薄。

  当山路已变得崎岖难行时,他们不得不推着摩托车艰难地向山顶迈进。面对冰川,他们排成一线,由一人领头,其他人则紧随其后,一行人小心翼翼地扶稳摩托车慢行,也克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

  在某些险峻路段,还随处可见动物从悬崖上坠落的遗骸,增添了一抹悲壮与恐惧。

  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抵达边境线上,遇到了一群与世隔绝、世代守护土地的牧民们。在互相紧紧握手时,杨蕾禁不住热泪盈眶。随后,她用心地记录了他们简朴而真实的生活风貌。

  此时,哈拉峻草原上,星星彻夜不眠。

  在地处内陆、远离海洋的戈壁滩上养殖海鲜,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当杨蕾勇敢地深入第一线,写出《盐碱地上的那片海》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文章告诉世人,这一实践在新疆、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随后,央视媒体和其他媒体纷纷跟进,而抖音平台的网红团队也陆续参与,使得这一新鲜的事传播到全国。

  此外,杨蕾坚持文学创作。2020年,凭着众多作品频频发表与获奖,被任命为第三师作家协会副主席。

  挥笔写巨作

  时间一久,这片广阔土地上众多建设兵团展现出来的文化力量,时时震撼着杨蕾。这就是他们扎根于天山南北,开垦戈壁荒原,无悔守卫边疆,一手紧握钢枪,一手紧握镐头,以筚路蓝缕精神奠定基业的故事,以及全国各地的援疆干部们奉献青春、构筑未来的动人事迹。

  这时,她意识到,这片土地不仅洋溢深情,而且还是孕育文学巨作的肥沃土壤。

  2021年,已被各种新人新事打动的她,觉得身为一名作家,还应用上更具深度、温度、亮度和长度的文字来反映新疆生活。

  因此,锚定了文学航标的她,自加压力,勇往直前,用长篇小说倾情讲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的一些宏大故事。

  于是,短短的两三年间,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杨蕾一直默默地笔耕不辍。常常,夜幕笼罩,外面风沙肆虐,屋内一盏孤灯。为了加快创作进度,她甚至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

  到2024年,《莫道天山远》《一路繁花向未来》和《疆鲜往事》三部厚重而又深刻的长篇终于陆续脱稿,并获得了中国书籍出版社的认可与出版。

  其中,《莫道天山远》通过一位都市中迷失方向的女青年的视角,细腻描绘了她来到天山后的转变,讲述了新一代兵团人继承革命传统,坚定信念,积极投身于“屯垦戍边”的感人故事。

  2024年,这部长篇荣获第十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就这样,杨蕾的文字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为新疆的文学花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这是黔东南作家第一次以细腻笔触描绘新疆社会生活的巨作。

  五年,也让杨蕾多了几分沉稳、成熟和深邃的魅力。

  是年,在暂时告别新疆回凯里时,她频频回望后面的西域大地,心中满是不舍……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