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桂花香
在雷山县城的大街小巷,栽种着金桂、银桂等品种繁多的桂花树。每到金秋时节,金黄的、淡黄的、乳白色的桂花次第开放,满城到处芳香四溢,犹如萦绕在小城里的袅袅氤氲。
雷山县因苗岭主峰雷公山而得名。县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可谓“山之王国”。一座别具特色的小县城,就建于群山环抱的高山狭谷之间。清澈的巴拉河,宛如一条碧绿的飘带,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逶迤而来,以S形穿过县城,飘然流到清水江,进入沅江后汇入长江。县城房屋沿岸而建,没有一栋超过七层的房屋。每栋楼房雕窗画栋,飞檐翘角,青瓦白墙,高低错落,彰显着浓浓的苗族文化元素。
翻开《贵州通志》,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设立丹江厅(厅城在老丹江)。过去,贵州苗疆为“化外之地”,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清廷又将厅城设在肇泰堡(今雷山县城)。如此算来,现今的雷山县城只有148年历史。至今,雷山县城建成区仅480公顷,常住人口也只有5.5万人,相当于省内大县的一个建制镇规模。记得20多年前,有人曾试过,抽一支烟就可以走遍县城的主干道。确实,现在的羊尝坝、教厂坝、南门坝、犀牛塘,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建成的,而牛王寨、楼梯坝、城南小区等片区,则是脱贫攻坚期间新建起来的。
尽管自然环境条件原因,雷山县城城镇用地面积极少,但雷山人非常注重环境的美化、绿化、香化,见缝插针,在街道旁、小区里、广场边栽种了一棵棵桂花、杨梅、石榴、玉兰、秃杉、红豆杉、楠木、鹅掌楸等特色优势树种,使整个县城楼边有树、树旁有房、房后有水,让人足不出城,依然闻得花香、看得见山、戏得了水、记得住乡愁。
在新城区建设时,市政部门在县城教厂坝的一条小街全部栽下了桂花树,街道不长,也就500来米。后来,民政部门给城内道路命名时,将这条街道命名为桂花街,并在社会上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当即得到居民的一致拥护。如今,这些桂花树高约三、五米,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宛如街边撑起一把把绿色的遮阳伞。如遇上花期的好年头,桂花街上的桂花缀满了一串串的花苞,桂花盛开时,远远就闻到了馥郁的桂花香。
初秋的阳光,穿过雷公山的雾霭,在高低错落的屋宇间倾泻而下,给街边的桂花树抹上淡淡的霞光。走在县城大街小巷,一株株桂花树的枝头,俨然饱食了盛夏的阳光,然后凝在枝头,化作白色的、黄色的、金黄色的桂花,一朵朵、一簇簇,一树树,热烈地绽放着。只要微风吹来,就会喷发出浓郁的芳香,仿佛让人走进了宋朝诗人杨万里在《咏桂》中写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的仙境里。
居住在小城里的人们,平常对自然、对环境极为友好。一位居住在桂花街边的朋友说,这些桂花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入春后引来成群的鸟们。前段时间,有的米麻雀、黄铃鸟在桂花树杈上筑巢,羽翼未丰的雏鸟不慎从巢里掉下来,这里的居民还小心翼翼地将它送回巢中,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每天清早,县城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匆匆上班的行人闻到桂花香味,就会慢下脚步,从裤蔸里掏出手机,拍下正灿灿烂烂开着的桂花;从菜市里赶早市归来的大妈,也禁不住驻足看上几眼,然后做一个深呼吸的样子,才怀揣几分欢喜、几分愉悦回家。
最为惬意的,莫过于住在县城街边的居民、商户了。平常,他们有事无事,三三两两站在花前树下,漫不经心地欣赏着盛开的桂花,品味着桂花带来的熏香与怡然。有的小心翼翼地拉开树枝,将鼻子凑近花枝,微闭着眼,陶醉在桂花的芳香里。
小城人爱绿护绿,他们极为爱惜花草树木,从不会去攀树折枝,担心树枝稍有摇动,把花神摇醒了,会让香气跑了一样。没风的日子,他们三五个伫立在树下欣赏、在说笑;有风的时候,桂花像米粒一般的小雪花,纷纷扬扬,花落一地。旁边的居民看了,觉得甚是可惜,便用块塑料布,抑或拿个簸箕,置放于树下,这样花朵就纷纷飘落在塑料布或簸箕上。于是,小城人用桂花泡上糯米酒。历经一段时间的浸渍后,就可以邀朋唤友来到家中,或从家里提瓶桂花酒,到河滨道的桂花树下,饮上一杯淡黄色的桂花酒,细细品味着生活的美好。
其实,不只是桂花街,在雷山县城的雷公山大道、蚩尤大道、木鼓广场、铜鼓广场、保护区花园等很多街道、机关院落、住宅小区,都可以隔三差五地看到桂花树的倩影。
去年还在小城工作时,我所住的保护区宿舍花园里也栽着5株桂花。每天清晨,这些桂花香气袭人,我几乎是被阵阵桂花清香熏醒的。而走在小城的秋天,微风拂面,一股股浓烈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桂花儿生在桂石崖,
桂花儿要等贵人来哎
……
苗家的桂花年年开,
桂花儿开放幸福来,
……
此时,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漫不经心地在县城里徜徉。一股股桂花的幽香如同一只无形的人,在牵动着我的眼光、抓住着我的心魂。忽然,不知谁家楼上的窗棂里飘来《桂花开放幸福来》的歌声。心里不由在想,生活在这个山明水秀、小巧玲珑、满城飘香的小城里,真的是温馨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