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小丹江苗寨

2024-10-17 黔东南日报 通讯员 黄连忠 吕铀

  2024年仲夏时节,我们几个文友逆茅人河而上,傍晚时分,在靠近小丹江时,不知谁尖叫道,你们快看,河水起雾了!

  河水起雾?我平生没有听说过,更没有看见过。

  开车的李文明主席把车子停在公路开阔处,我们几个连手机相机一起拿着下车。这里是一道弯,河水在这里打了过漩涡,形成一个水潭,两个钓友在岸边垂钓。开始河流及水潭表面被一层淡淡的薄雾覆盖,远远望去,轻如薄纱。雾气不断扩大升腾,将河两岸的树木杂林笼罩,若隐若现地露出近处的树冠和远处的山影,如同蓬莱仙境。

  雾,弥漫了整个山间,似乎也要把我们融进其中。我们驱车继续前行,行程不远就到了小丹江。

  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长廊,横跨在清澈见底的小丹江河上。

  进入小丹江苗寨,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时光在这里轻柔地放缓了脚步。四周群山如黛,它们以一种古老而庄严的姿态,轻轻环抱着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土地,守护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两条清澈的河流,宛若两条银色的绸带,在时光的轻抚下缓缓交汇,潺潺水声,是大自然最悠扬的乐曲,洗净了尘世的喧嚣与疲惫。

  夜幕已经降临,我们决定在这里投宿,丹江田居民宿的小石热情地迎接了我们。高山冷水鱼、农家散养鸡、时令蔬菜,丰厚可口,免不了对酒当歌,互叙情谊,抒发各自的感慨。酒至半酣,夜已深沉,方各自闲息。

  月光姣好,趁着酒兴,移步览景。

  吊脚木楼,错落有致地依山傍水而建,它们以木为骨,以石为基,历经风雨洗礼,却依旧坚韧不拔,每一根木梁、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苗族先民们智慧与勤劳的故事。从木楼的窗棂间透出温暖的黄光,与星光、月光交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温馨而又神秘的苗寨图景。

  河畔的稻田,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郁郁苍苍,仿佛是大地铺展的绿色绸缎,闪烁着生命的光泽。稻香与泥土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之中。此刻,我仿佛能听见稻穗在拔节,在低语,在讲述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

  我沿着蜿蜒的河岸漫步,脚下的土地柔软而坚实,每一步都踏出了与大地最亲密的接触。来到河边,我不由自主地蹲下身来,双手轻轻掬起一捧河水。那水,凉凉的,带着山间特有的清新与甘甜,瞬间驱散了周身的暑气,也仿佛洗净了心灵的尘埃。我闭上眼,让这份清凉渗透进每一个细胞,感受着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

  站在河边,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心灵,在这一刻回归了大地,回到了那个最原始、最纯净的状态。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胸腔充满了这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与脉动。在这里,我可以放下所有的防备与伪装,做回最本真的自己。

  明月高悬,银辉如练,轻轻铺洒在小河之上,给这幽静的夜晚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柔和的面纱。小河,宛如一条透明的玉带,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银光,静静地流淌在苗寨的边缘,仿佛是大地母亲轻柔地抚摸着她沉睡的孩子。

  回到房榻上,透过窗棂月光,思绪万千,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听见苗族先民们迁徙的脚步声在耳畔回响,那是对家园无尽的向往与追求;又仿佛能听见守卫家乡的号角声和战马的嘶鸣,那是对和平与安宁的坚定守护。

  在睡意蒙眬中,隐约听闻到“七姊妹凿岩”的声音。七姊妹为了婚姻自由而凿岩的动人故事,她们的勇敢与坚贞,如同这雷公山上茂密的森林一般,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都无法遮掩其耀眼的光芒。森林深处,每一棵树都在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它们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大地的美与生命的奇迹。

  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让心灵与这片古老的土地对话,感受着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愿这份宁静与美好能够永远延续下去,让每一个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希望的光芒。

  小丹江苗寨的夜晚,是如此的宁静而美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