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的碎片时光
从凯里市往西南走,路越来越平直开阔,道路两旁灯柱上雕刻的苗族图案,精致无比,仿佛是盛装的苗家人在热情欢迎每一位来客。
车行驶二十几分钟左右,便抵达了拥有六百年历史的下司古镇。古镇的名字,带着历史的沉淀,原是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而得名。
古镇的正大门,白墙青瓦的门楼高大庄严,门楣上方“下司古镇”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气韵生动,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我伫立良久,想象着上千年来,无数文人志士、商贾百姓从这个门穿过,他们的人生和命运,是否也充满了苦乐交织,是否也向往着星辰大海。
穿过门楼,在风雨桥上眺望,清水江穿镇而过,江水碧波荡漾,两岸的风光、远山的太阳一同倒映在水面上,恰似一幅流动的画卷。我似乎能触摸到江水的脉搏,它与古镇休戚与共,命运相连,见证着岁月的无尽变迁。
此处曾是明清时期的商埠码头,在交通不便利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商船曾经往来如织似锦。如今,虽然商船不再穿梭,但清水江依然奔腾不息,继续见证着下司古镇的兴衰。
商船远去,皮划艇逆流而来。作为“世界一流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清水江是运动员们的运动场,训练天地,在这里,他们挥汗如雨,努力锻炼,奋力拼搏。
水波荡漾中,我仿佛看见了杨婷激流勇进中代表中国队获得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世青赛冠军,帅常文与队友林文君在女子200米双人皮划艇世锦赛上为中国队夺得金牌。
下司古镇还是“中国龙舟冠军之乡”。自2005年至2017年,下司镇龙舟队以其卓越的表现,在全国龙舟大赛中屡获殊荣,共摘得金牌40余枚,成为龙舟竞技领域的璀璨明星。此时,光着膀子的汉子们,喊着口号,划着龙舟整齐划一此起彼伏地你追我赶。
清水江河畔,一座座苗家吊脚楼依水而建,它们以木质结构为主,高脚支撑,既防潮又便于通风,展现了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与吊脚楼相邻的,是江南院落、 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西洋建筑与下司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化建筑,倒映在清水江的柔波里。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街,垂柳轻摇,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悠悠往事。吊脚楼的屋檐下,大串的农作物——金黄的包谷、鲜红的辣椒、弯曲的牛角——悬挂其间,它们不仅是苗家人丰收的象征,更是生活气息的生动写照。
别样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游客们一步一景,手中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将这古镇的美景定格成永恒。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是故事,带着自由和惊喜,探索着古镇的每一个角落。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古老的小镇似乎也沉浸在了这份难以言说的情感里。苗族飞歌与现代音乐的潮流在这里交汇,交织出一曲时光的交响乐,让每一颗心都随之颤动。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意,那些错过的相遇,如同古镇青石板上的苔藓,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心中永远的遗憾。正是这些遗憾,在时光中愈发显得深沉而美丽。
金黄的夕阳洒满了古镇,为它披上了一层华贵的晚装,庄严而大气。晚风拂过,仿佛听到故人桥上轻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临街的店铺里,各种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驻足。我随意走进了一家小店,女店主背着孩子,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我点了一杯蓝莓冰粉,那是一种混合了蓝莓、冰粉、葡萄干和山楂的甜品。舀起一勺,酸甜冰爽的味道瞬间在味蕾上绽放,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不够再加一份!”女店主的慷慨及热情让我感动不已,她给了我满满一大杯,多到几乎吃不完。
下司古镇的酸汤粉同样出名。我又点了一碗,酸辣鲜香,搭配着折耳根,让人吃得汗流浃背,却又感到无比舒爽。原以为景区的食物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没想到这里的酸汤粉和蓝莓冰粉竟然如此美味,更让我惊讶的是,价格竟然和市区一样,没有丝毫溢价。
继续前行,酸汤的香味弥漫在古镇中,摊前小吃也琳琅满目,月亮粑粑、香熏腊肉、米豆腐等散发诱人味道。在这场味觉的狂欢中,我的胃已经达到了极限,它在欢快地歌唱,却也诚实地告诉我,它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去容纳更多的美食。只能带着遗憾闻香而过。
穿过美食一条街,来到阳明书院,它是王阳明的弟子为传播阳明心学而创立的地方。门口的奇石上刻着红色的大字:“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他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意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致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至今仍被人们传诵。我向端坐在堂前的阳明先生塑像鞠躬,表达我的敬意。并双手合十,祈愿能悟出先生的智慧,做到知行合一。
穿过系满红带的祈福长廊,红丝带上写满了祝福和希望,在阳光下欢快地舞动。我也在这里许下心愿,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来到古镇码头,这里的历史沉淀在每一个石阶上,官用与民用的码头各司其职。大码头与小河湾码头,是民众和商户的繁忙舞台,它们见证了江湖的恩怨情仇,承载着古镇的烟火气息。而小码头,静谧而庄严,只有那些功名显赫的读书人方可踏足,它们的存在,默默诉说着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历史记忆。
古镇的灯光渐渐亮起,月光与灯光交织,将下司古镇装点得分外流光溢彩,绚丽而又风情万种。我漫步在河边的栈道上,汉服青年们悠然自得,仿佛穿越了时空,灯光下的亭台楼阁熠熠生辉,倒映在清水江河中,宛如满天繁星,宝石般镶嵌在河面上。清水江与吊脚楼紧密相依,仿佛在星光下诉说着它们之间不朽的爱情故事。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栈道上,打更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古镇夜晚的宁静。迎面走来的打更大爷,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那服饰上绣着苗族特有的花纹,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手中的铜锣随着他的步伐发出清脆的回响,穿透了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那声音,既是对古镇居民的提醒,也是对古镇安宁的守护。他的存在,就像这座古镇一样,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坚守着那份责任与使命。
紧随其后的是一条欢快的小狗,它蹦跳着,与沉稳而坚定的打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生动的画面感。
下司古镇不仅是“世界名犬之乡”,孕育了世界十大名犬之一的下司狗,还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世界民歌合唱小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在此直播过《我们的中国梦——东西南北贺新春》春晚晚会,让这座古镇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激越悠扬的芦笙声随风传来,我快步走到芦笙广场,这里已然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身着苗家服饰的舞者们随着芦笙声的旋律欢快地舞动,游客们也加入到苗家舞蹈中,自由奔放地热舞。歌声、笑声、芦笙声响成一片,整个广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我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也不由自主地加入舞蹈的队伍中,感受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是属于下司古镇的细碎时光,自由而和谐,欢快而充满生机,幸福如同古镇的呼吸,轻柔而温暖。在这一刻,我仿佛与古镇融为一体,化作它夜空中的一弯清月,轻盈飘逸的一抹流云,成为它历史长河中幸福的一笔一画,在岁月的长河中悠然自得地低吟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