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苗族服饰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2024-09-29 《当代贵州》2024年第35期 吕铀

文化茶座2.jpg

    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在千年传承中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保留下来的元素?本刊记者对话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都匀市苗艺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陈青,听她讲述苗族服饰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当代贵州:为什么会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自己的事业?

陈青:我的父母都是苗族,我从小生活在苗族聚居的山村里。小时候母亲经常做刺绣、衣服、背带等物品来补贴家用,记忆中很多个晚上妈妈都在灯下编织、绣花,在耳濡目染下我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上学之后选择了美术专业,对纹样和色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毕业之后近10年,我和我先生在深圳开画廊,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又回到都匀。刚回来时,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想到美术和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加上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所以就到处走访。黔南州各地的民族文化,包括彝族、苗族、水族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仅苗族就走访了25个支系。后来借助政策的东风,创办了都匀市苗艺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开发制作民族服饰系列产品。

这么多年来,公司的运营还算稳定。黔南州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居多,节日也多,平时订做日常装、节日盛装都挺多,经过慢慢的积累,口碑也起来了。

在都匀市匀东镇新场村,我们家的老房子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了,我就想着翻新一下,以后朋友来了聚一聚也有地方。你知道,一个艺术家的心思,一做起来就想做得更好更精致,总觉得还可以再完善,所以不知不觉就投入了70多万元,建成了现在的苗花溪庄园。一楼是苗族服饰工作室、苗族器物展示厅;二楼是苗族服饰展示厅,一共有6间客房,房前屋后还有花园和菜园,也可以体验制作民族手工艺品。

学美术的人是不会随波逐流的,我和我先生是校友,也都有自己的想法。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前行,我也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民族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活起来。事实也证明,我正在做的苗族服饰定制、苗族服饰旅拍和“民族文化+智慧乡村旅游”都契合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是相得益彰,这也是我乐于看到的。


当代贵州:作为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您认为传统的苗族服饰有什么特点?现代改良版的服饰又做了哪些改良?

陈青: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苗族文字遗失了,但苗族同胞靠着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以前我对文化了解得不是很多,经过深入地学习和接触,我发现民族文化是非常有意思的,苗族的服饰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面料主要以棉和麻为主,不同地区的苗族分支不同,服装和头饰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苗族信奉蝴蝶妈妈,很多衣服饰品上都会有蝴蝶的纹样,有些分支有鸟的纹样,纹样就代表了这个分支的历史文化。又如喜鹊苗,他们的服饰上有很多贝壳、野鸡尾来装饰,因为喜鹊苗的祖先在迁徙过程当中,要把钱穿在身上,从海边迁徙到内陆以后以狩猎为生,头上戴上野鸡尾,在森林里穿梭打猎的时候,也起着一种保护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衣服面料种类越来越多,所以在现代版的改良服装中,加入了丝绸、轻纱等质地轻软的布料。冬季很冷的时候,我们可以穿保暖衣打底,然后把民族服装中的元素用轻质的面料体现出来,而不再需要厚重的衣料来保暖,适当的改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穿着习惯。但是无论怎么改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纹样、款式和文化符号是不会变的。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对我们很严厉,特别是女孩子,一定要穿好衣服盘好头发,才给人干净整洁有素养的感觉。真正的苗族服装是很保守的,完全不像现在新兴的旅拍快餐式服装。我认为苗族服饰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什么场合配什么样的服装和头饰都是有讲究的。曾经有客人来想定制那种换一种头饰就能穿出布依族的效果,再换一种头饰就能穿出水族的效果,我直言做不到,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图腾、文化故事、刺绣手法和色彩风格都是不同的。


当代贵州:开办公司至今11年,也在都匀市的“绿肺”南沙洲公园开过民族文化展览馆,如今仍然在南沙洲公园有一栋旅拍房屋、一栋服装工作室,甚至在公园城门楼上有一间茶室兼做展览室,有没有什么秘诀?

陈青:可以说是政策的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2016年和2022年我先后两次在政策支持下去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进修,2018年还去了浙江理工大学进修,每次学习都受益匪浅。

在东华大学提交研培作业时,我创作了一套结对设计的时装,一件民族服饰改良装,还有一件文创小品,每项作品都超额完成。通过研培,在民族元素的时尚设计和色彩搭配上精进许多,两次研修让自身眼界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也让刺绣产品更具个性化与多样性。我相信,艺术设计不仅是作品的生命力,也是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浙江理工大学研修期间,非常完整地了解了各种面料的制作过程,比如丝织品的制作,从养蚕、吐丝到制作、运用、清洗、护理等等,全流程进行学习参观和体验制作,对各种纺织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今后的服装设计中,给创新和改良打造了更宽的路。


当代贵州:您认为应该如何借助大型活动提升民族服饰的可见度,从而推动服饰文化的传承?

陈青:在今年“六月六”传统节日期间,都匀万人踩街民俗狂欢活动中,匀东镇方队集中展示了非遗织、绣、染的技艺作品,网友评价说“有特色”“颜值高”。

贵州民族节日盛会多,演出服的设计制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而且大型活动可以提升民族服饰的可见度,推动服饰文化传承。2021年,通过协助黔南州社科联承办了“粤黔协作非遗项目”培训,举办了水族马尾绣技能、牙舟陶、水族银饰、苗族银饰(服饰)等10期非遗提升及产品创新培训班,参训人数达500余人。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