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的桃花源

2024-08-27 黔东南日报 杨胜章 吕铀

  在雷山与榕江县小丹江交汇的咽喉之地,巍然屹立着一座由自然山石巧妙堆砌而成的村寨之门。这扇门仿佛被时光精心雕琢,棱角分明中蕴含着温柔,刚劲有力间透露出古朴。

  “毛坪苗寨”,四个大字镌刻其上,笔力遒劲,如同苍劲老松,深深扎根于石面,又似凌空飞瀑,一泻千里,直抵人心。字迹间,不仅流淌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更凝聚了毛坪人对家园的深情厚谊与无限自豪。

  走进毛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或隐或现于山林梯田之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迷宫,等待着有心人的探索与发现。而连接这些村落的,是近年来新建的四座人行步行桥和三座便民桥,如同一条条轻盈的丝带,方便村民的日常出行,成为毛坪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在桥上,脚下是潺潺的流水,耳边是清脆的鸟鸣,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宁静与和谐之感。

  站在山顶俯瞰下方,只见郁郁葱葱、蓬蓬勃勃的密林如同绿色的海洋一般,向远方蔓延开来。毛坪的山水间,隐藏着无数未被外界知晓的景点,如同遗落的珍珠,静静地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或许是一处幽深的峡谷,两侧峭壁如削,中间溪流潺潺;或许是一片广袤的梯田,层层叠叠,绿意盎然,宛如大地的指纹,记录着苗族人民世代耕耘的汗水与智慧。那原始的生命力、澎湃的激情以及不朽的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万物生长”的含义——生命不息,希望永存。

  每隔五十米安装一个消防栓,红色的“守护者”如同一条条生命线,为村庄的安全保驾护航。新村通组公路的新建与硬化,更是为毛坪村的发展插上翅膀。九百米的硬化道路,宛如一条黑色的绸带,蜿蜒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将村内的各个角落紧密相连。毛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古老的土地。新修的公路蜿蜒曲折,如同一条条黑色的巨龙,穿山越岭,将村内的各个角落紧密相连。桥梁横跨河面,连接着两岸的村民,也连接着他们的心。

  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村中青翠的河流,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轻轻环绕着整个村落。河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世间的一切尘埃。河岸边,苍苔覆盖着古老的石头,岁月在这里留下斑驳的痕迹,也赋予这里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夏日里,孩子们在河边嬉戏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之间,为古老的土地增添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还散落着两座休闲观光亭,或立于山巅,或隐于林间,为村民们提供一个休憩与观景的好去处。每当夕阳西下,或是晨曦初露,村民们便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这里,或品茶聊天,或静观风景,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漫步于毛坪乡间小径,脚下是软绵绵的青草,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生命的律动之上。抬头望向远方,只见鸟儿穿梭于翠绿的林间,歌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而怒放的花朵,更是以独有的方式,宣告着初夏的到来。每一朵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吸引着蜜蜂与蝴蝶前来共舞。树叶的脉络清晰可见,花朵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被雨水洗刷的味道,那是幸福的味道,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毛坪的池塘,是大地的眼睛,也是心灵的归宿。我临池而立,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偶尔掠过的飞鸟,更是以它们自由翱翔的姿态飞向远方。那一刻,我仿佛与天地、池塘、飞鸟融为一体,成为毛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缠绵,冬雨细密,四季更迭中,毛坪的天空仿佛总有一支无形的笔,在广袤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溪水潺潺,万物在丰饶的土地上欣欣向荣,展现着大自然最为原始而纯粹的美。

  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而言,毛坪仿佛有着某种魔力,一旦踏入,便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留恋代名词。夜幕降临,毛坪村换上另一副面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悄然亮起,不仅照亮村民回家的路,更将整个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不仅体现现代科技的便捷与环保,更成为毛坪村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与留影。

  夜,悄然降临于毛坪村的怀抱,万籁俱寂之中,我踏入一间古朴而温馨的民宿,仿佛是时间特意为我开启一扇通往宁静的窗。四周,是错落有致的农舍,隐约可见几点灯火,与星空遥相呼应,编织出一幅温馨而又神秘的乡村夜景图。

  而真正让我动容的,是毛坪村村民的热情与朴实。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欢迎与尊重。民宿的主人是一位笑容可掬的大叔,早早就安排了丰盛的晚餐。每一道菜都是地道的农家风味,新鲜、美味、分量十足,仿佛能尝出这片土地独有的味道。在餐桌上,大叔不停地询问我们的口味与需求,那份细心与周到,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馨,仿佛是特意为我点亮的一盏心灯。一股淡淡的松香与饭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瞬间驱散了我旅途的疲惫。屋内,一切布置得既简单又不失雅致,木质的家具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墙上挂着的手工艺品透露出村民们的巧思与匠心。

  毛坪民宿内,一切陈设皆透露着古朴与雅致。木质的桌椅,散发着淡淡的松香,仿佛能嗅到山林的气息;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山水间云雾缭绕,引人遐想连篇。一盏昏黄的灯下,我轻轻坐下,让心灵在静谧中缓缓沉淀。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或虫鸣,更添了几分乡村的生动与真实。我闭上眼睛,让思绪随着自然的韵律飘远,仿佛融入了宁静的夜色之中,与山川、草木、星辰共呼吸。

  夜渐深,寒意悄然而至,但我心中却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或许,是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给了我力量;或许,是民宿主人质朴的笑容和热情的款待,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在这里,时间似乎放慢脚步,让我有机会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感受那份久违的平和与满足。

  当时间到了深夜十二点,我躺在床上,耳边是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心中却是一片宁静与安详。这一夜,我将在毛坪村民宿的怀抱中,安然入梦,与这片美丽的土地共同迎接黎明的到来。

  梦的帷幔悄然拉开,我于朦胧的晨雾中缓缓苏醒,仿佛被一缕穿越时空的雷公山茶香轻轻牵引。这茶香不仅仅是嗅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引领我步入一个关于茶、关于生活、关于自我探索的深邃世界。

  茶,这一古老而神秘的饮品,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寄情抒怀的媒介,不仅仅是一片叶子在水中的舞蹈,更是时间与空间的对话,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每一泡茶,都蕴含着山川的灵气、雨露的滋润、匠人的匠心以及岁月的沉淀。这茶香,便是这一切精华的凝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关于生命、关于宇宙、关于存在的深刻哲理。

  我闭目细品,让茶香在舌尖缓缓流淌,仿佛能听见茶叶在沸水中翻滚的声音,那是它们与命运的抗争,也是它们对生命的赞歌。茶香中,我感受到茶的坚韧与不屈,它历经风霜雨雪,却依然保持着那份清香与淡雅,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也会遭遇种种磨难与挫折,但只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韧,便能像茶一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茶香依旧,我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仿佛与整个毛坪达成一种默契。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毛坪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雷公山东南麓的峡谷之中,云雾缭绕,土壤肥沃,里孕育出品质上乘的茶叶。苗族人民世代以茶为生,以大碗茶待客,不仅是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更是对千年茶文化传承的坚守与传承。

  古茶树的存在,便是最好的证明。三分枝的古茶树,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成为雷公山茶文化的活化石。千年古茶树树干胸围超过121厘米,枝叶繁茂如盖,见证毛坪村的历史变迁与岁月沧桑,也承载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每当春风拂面时,茶树便吐露出嫩绿的新芽,散发出阵阵清香。村民们会采集些茶叶制成香茗,用一杯杯清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这棵古茶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候在毛坪的群山之间,见证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枝叶繁茂,绿意盎然,每一片叶子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华与历史的沉淀。站在古茶树前,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来自远古的力量,正缓缓流淌进心田,滋养着每一个渴望回归自然、寻找本真的灵魂。

  然而,毛坪村的历史远比它的美景更加厚重。毛坪村被群山环抱,虽然只有七个姓氏,但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与故事。杨姓、吴姓作为村中的大姓,更是见证毛坪村从荒凉到繁荣的变迁历程。

  在曾经荒芜的土地上,时光悄然编织着一段段迁徙与融合的传奇。半路偶遇年逾八旬的吴通烈老人,留着二十多厘米长的白胡须,独特的形象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和他边走边聊,他低语述说,如同穿越时空的低语,引领我们走进猎狗和冷水浮漂紧密相连的迁徙史。

  毛坪是一个地理上的坐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家园的热爱、对族群的忠诚、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