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甜酒

2024-06-27 黔东南新闻网 徐明珍 吕铀

  甜酒,是侗家待客的第一道吃食,家家必备。老家石洞高银侗寨,素以热情好客著称,过去只要是进了村子里,寨上的人家都会热情而真诚地招呼着先来家里吃一碗甜酒,再慢慢摆谈。

  如果侗家人相邀吃甜酒,并不仅仅是吃一碗甜酒那么简单。侗家人的甜酒只是一道简单的餐前甜品,在给你送上甜酒的同时,他们已经着手准备油茶以及油茶之后的酒菜大餐。

  吃甜酒需要提前做好甜酒酿,甜酒酿是糯米做成的,准备一个小木甑,木甑子里先铺一层干净的稻草,将煮熟的糯米冷却后加上甜酒曲拌匀再放进去,密封盖好,等待糯米自然发酵。如果是冬天,母亲通常会把木甑子放到火塘边,再在木甑子底下垫个木盆,确保温度适宜,让糯米能够顺利发酵。不几日,随着家里酒酿的香味越来越浓,香甜浓稠的酒酿汁也从稻草缝隙里渗漏出来,一滴一滴滴进木盆里,意味着甜酒酿已经做好了,酒酿汁出得越好,做出来的甜酒会愈发地好吃。做好的甜酒酿一般都会装坛存放,侗家人的酒酿坛子是一年四季都不会空的。

  甜酒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热水、凉水冲着吃。

  大年初一的甜酒,是一定要煮的,预示着一年都甜甜蜜蜜。一两勺甜酒酿,加一大锅水烧开,再加入汤圆或者切成小块的糍粑一起煮熟,再加点白糖,满屋飘香,左邻右舍的叔伯婶子堂兄姐妹们都要喊到家里来吃上一碗。故乡人把甜酒酿叫做“甜酒娘”真是特别形象,如果没有那点“甜酒娘”,那么大一锅水,即使是加了糖,也甜得平淡无奇,就像一大家人,若是过年没有娘在,就会兴味索然一样。

  家有喜宴,甜酒也必然是要隆重登场的。喜宴的甜酒,比过年还要讲究,毕竟年是每年都过,而喜宴却是人生大事。用于喜宴的甜酒酿、汤圆或者糍粑,必须挑选上好的糯米,粒粒精选、颗颗饱满。主人家担心自己手艺不好,还会请来村子里最巧手的媳妇专门制作这些食物,确保做出来的甜酒酿清清朗朗,小汤圆个头均匀、圆圆滚滚,糍粑切出来的小方块也是薄厚适中、方方正正,既好看又好吃。喜宴的甜酒作为第一道吃食,能否获得宾客的好评关乎主家整场喜宴待客的礼数,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虽然大凡好事喜事都吃甜酒,但是家乡人把订婚说成是吃茶,结婚叫吃酒,而生娃添丁打三招则被叫做吃甜酒。侗家男女结婚后第一个孩子出生,满月打三招是要隆重庆贺的,家婆会邀约娘家的亲戚一起来“吃甜酒”,因为这意味着新婚夫妇度过了组成家庭之后的第一个难关,孩子会在家人的爱护下健康成长。所以在侗家人结婚的祝词里,经常会听到“今年喝喜酒、明年吃甜酒”的歌声,“吃甜酒”寄托了侗家人对新婚夫妇“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

  闲暇时间,村里的男人女人们都喜欢扎堆串门,热天的凉水甜酒和冬天的热水甜酒都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家总会客客气气地说“没得哪样,大家别嫌弃,喝碗水吧”。这一碗水,当然也不仅仅是一碗水,里面有乡里乡亲那些比甜酒酿还浓的情。

  农忙时节,田地里的农活多了起来,累了、热了、渴了,来不及做饭,舀两勺甜酒酿、加点白糖,冲一碗凉井水,仰头一喝,人顿时就神清气爽了,解暑又解乏,还解了“饭怎么还没熟?!”的怨怼之气。待喝完这甜酒,汗水的咸味都化作了甜味,厨房里的饭菜也已经端上了桌,尽管粗茶淡饭,但也其乐融融。你不由得想,原来这甜酒里还藏了许多生活的智慧。

  侗家吃甜酒除了一定要甜,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只能用一根筷子吃,只能吃一碗,谁要是用了一双筷子或多吃了一碗,会被认为是没礼貌和贪吃。甜的原因当然是希望生活甜甜蜜蜜,用一支筷子和不能转碗的习俗,则有好多种说法。一说是因为甜酒相比于接下来丰盛的吃食来说,只是一道餐前甜品,糯食不易消化,所以用一根筷子来节制食量,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了;第二种说法是筷子原本成双成对,只放一根筷子,是希望客人下次再来,筷子才能凑成一对,体现侗家人的好客,还有预祝好事成双之意;我个人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只摆一根筷子,意在告诉客人请慢用,先吃点甜酒解解饥乏,耐心等待,饭菜马上就好——这种解释应该是最符合侗家人谦逊又热情的性格的了。

  阳春三月、春耕在即,过年酿的甜酒坛子早已经见底,往年的这个时候,妈妈、大伯母,还有村里的那些伯妈嫂子们都已经做好一坛甜酒,正等着它在春风里发酵,这坛春天的甜酒,会松解农人春耕的劳累,带来新一年的好收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