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文旅绽放贵州
球场上,除了精彩有趣的篮球友谊赛,还有民族歌舞表演。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从掀起“上春山”热潮,到“夏天到贵州去,记得带件外套”的清爽提示,素有“公园省”美誉的贵州,迎来旅游旺季。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专场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表示,旅游业是贵州最有优势、最有底气的产业。
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做好文旅、体旅、桥旅、商旅、酒旅等融合发展大文章。近年来,立足“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两大资源禀赋优势,贵州科学开发优质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旅游+多产业”不断释放文旅发展潜力。
“黄小西,吃晚饭”
“黄小西,吃晚饭”是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景区第一个字的谐音。“黄”指“黄果树瀑布”,是驰名中外的大瀑布;“小”指荔波小七孔,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西”指西江千户苗寨,是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吃”谐音“赤”,指赤水丹霞,是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晚”谐音“万”,指万峰林,徐霞客曾写下“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诗句;“饭”谐音“梵”,指梵净山,是武陵山之巅、莽莽原始森林中的孤岛。“黄小西,吃晚饭”集中展现了贵州山水的独特魅力。
荔波小七孔 图片来源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
近年来,通过挖掘各地文化资源,贵州建设了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景区,丰富和重塑了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梵净山、万峰林等自然景区的人文内涵,推出30条红色、历史、生态、非遗、科普方面的研学旅游线路,并围绕“9+2+2”(即9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特意性”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5月24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推动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体旅融合,主打开心
体旅融合全面提升了贵州旅游的趣味性。从“村BA”到“村超”,都释放出强劲的旅游发展新动能。“上天入地”“原生态”“快乐纯粹”是体旅玩家赋予贵州的新标签。高低起伏的地势和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造就了贵州“户外运动天堂”的美誉,将户外玩法与目的地、景区资源深度融合,使得贵州的体育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消费规模显著扩大。
“喝米酒交朋友,贵州‘姑妈’显身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姑妈’都在西江苗寨处”……端午节期间,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团结广场上,口号声震天响,近两万人观看了一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乌兰牧骑演员与当地“姑妈”的篮球友谊赛。
在苗寨,嫁出去的姑娘被称为“姑妈”。“姑妈”们抱着篮球你追我赶,场内外气氛高涨、笑声不断。当天观众以四川、重庆、广东、湖南的游客居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谢朝娟表示,只要不把球抱回家,在球场上怎么玩都行,主打一个开心。
“比赛非常接地气,令人耳目一新,我都想上场了。”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开心地表示,氛围这样轻松的篮球比赛还是第一次看。
“桥旅”融合,快进慢游
在贵州,即便在路上,都融汇了丰富的旅游内容。这里的路与桥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车窗风景线”,提升了贵州的山地旅游特色。依托世界级桥梁的独特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优势,贵州厚植旅游发展要素,加快推进桥旅、路旅、航旅、交邮、交产“五大融合”,“点、线、面”结合推进交旅融合业态升级,打造了一批桥旅融合“网红”打卡地。
2009年建成通车的坝陵河大桥成功开创低空跳伞、速降、高空秋千等极限运动。连续举办8届的“中国·黄果树坝陵河大桥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累计接待登桥观光游客6万余人。在贵州平塘特大桥观景台“天空之桥”服务区,游客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贵州桥梁的壮丽奇观,这里还成功入选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
通过整合公路沿线旅游资源,激活以“桥梁+旅游、研学、文化、体育”为代表的桥旅融合新业态,贵州为游客打造出“快进慢游”美好旅程。当地文旅企业负责人胡昌雄介绍,他们所推出的黄果树瀑布茶歇、坝陵河大桥研学、坝陵河大桥极限体验等组合产品,在2023年带来了超过70%的定制业务增长率。
贵州最打动游客的不仅是独特迷人的风景,更有当地人的真诚和热情。
某旅行社经理方庆告诉记者:“有位老年游客到卧龙潭景点时才8点半,划船的‘小哥’看到有客人来,便开始表演。虽然当时船上寥寥数人,但他依然表演得很认真。”
“这里不只山美、水美,人们的心也很淳朴,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一次。”老年游客离开景区时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