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鲁迅故里
绍兴之行,可谓向往已久,又有几分偶然,终于成行。对我来说,去绍兴首要的自然是探访鲁迅故里。鲁迅先生于中国现代文学之贡献、地位及影响,至今无出其右者,在重视人文精神的人们心中,都早已藏着到访鲁迅故里的冲动。
元宵节后返沪的周末,去上汽浦东足球场观看上海海港对战武汉三镇的比赛,体验了一把足球运动的激情和球迷们的热情。据称这是2024年度中超联赛的揭幕战,作为伪球迷,这确实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中超比赛,在国足每况愈下、饱受诟病的环境下,这场比赛带来的震撼和体验还是不错的,令人感动,确信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保持热爱和满怀期待。球赛结束时间较晚,加上返回奉贤距离较远,第二天又刚好周末,索性就不回奉贤了,于是乘坐为球赛延时加开的地铁到虹桥枢纽,入住附近的全季酒店。游学长三角的想法又起来了,便当即买了第二天早上去绍兴的车票。
预谋了很久的旅行,往往因各种理由迟迟没有成行,而到了临近,一切却又显得那么自然。其实,很多行动只需要一个毫不犹疑的决断。乘坐上海虹桥到绍兴北站的动车,出站的时候,毛哥和土岩(与我年龄相仿的外甥)刚好赶到,他们都请了一天假。天公甚是作美,遇上难得的晴好天气,越中大地暖阳高照,令人感慨的是,今天觉得多余的衣服,昨天晚上露天观赛时却又恨不得再加一件。
我们在鲁迅故里附近找到停车的位置,简单在路边找了个地方吃东西,土岩说是当地很有特色的打乌面,吃起来确实还不错。毛哥点了一份牛肉炒饭,老板却弄成了牛肉炒面,但他并没有随便将就,而是退了重等牛肉炒饭上来。毛哥说这是他们七零后对吃饭的一种习惯和情结,没吃饭总觉得吃不饱,我深以为然。
我决定一整天就围绕着鲁迅故里,看鲁家老宅院,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还有周边的街道建筑,大概能粗略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模样和江南味道。其他的地方,我并不想多看,怕冲淡了此行的主题和心中的印象。一路游走着,不时排队和切换地点,有的地方让人沉思而驻足良久,偶尔听着些嘈杂的议论,不时有游客发出一两句感慨。每当看到许多与鲁迅全集中既有几乎一致的情节,又多了一点文人的相惜。
观鲁迅的家源世系,自其先祖周逸斋至周氏三兄弟,已历十四世,累置地、建屋舍数十亩。观周家宅第规模,先生每提及经历家道中落的冷暖,有的文字到底是被夸大了,其中情感表达在文学手法上的放大,是很容易理解的。周氏诗书传家,颇为重视文教,文脉至鲁迅而达巅峰,固已成一代文宗,然似乎也是家族绝响,往下便不再延展,当然也没有多少人再去追问。不知道又何妨呢?其事迹,大则已经书于青史、泽被后世,于小也已福泽其弟、荫及子孙。
这片区域,包括乡下外婆家,藏着鲁迅的童年,也沉淀了很多人对语文的印记。一个世纪前,一位怀揣梦想的少年四处求学,中间经历思想的争斗蜕变,毅然选择弃医从文,为国民做精神的疗救,终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左翼文学的领袖和影响中国文学的巨匠。先生以辛勤的笔耕伴以奋疾的呐喊,直至陨落而仍保持战斗的姿态,这才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和崇敬的民族楷模。
鲁迅故里,很值得探访。绍兴,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