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甘囊香
“鞭声炮响烟未尽,舟溪又迎芦笙节”。这是著名教授李廷贵对舟溪甘囊香芦笙节的感言。
今年3月2日,春风和煦,艳阳高照,驱车30分钟即达甘囊香。当我目睹甘囊香芦笙堂,男女老少,人山人海,成千上万时,则被歌声悠扬、蹁跹起舞的激情所感动,当机立断拍照跳芦笙舞的姑娘,吹芦笙的后生。在激动人心的场景,说说笑笑,话题不少。有的欣赏美女容颜,有的欣赏美女服饰,有的欣赏美女舞姿。也有评价吹芦笙的后生,有的说小伙长得帅,有的说小伙吹得好,有的说小伙舞艺美。人多话杂,总是没完没了,苗话、汉话,各说各的。甚至有些老爷爷或老奶奶,以此机会悄悄地物色对象给儿孙牵线搭桥,有一些年轻人也从中寻找机会,争分夺秒,追求伴侣。有一位年纪九旬的老奶奶喜笑颜开地对跳芦笙舞的美丽姑娘说:“这些年头就是好!你们披花戴银,享受美感,体验幸福。”另一位白发苍苍老大爷对老奶奶说:“您就选上这姑娘去当您家的孙媳算了。”
正如《黔东南日报》刊登《邂逅甘囊香看芦笙节》所载:“芦笙会是地方交流的盛会,是不同民族间或民族不同支系之间交流的盛会,也是苗乡儿女们精神交往娱乐的重要盛会”,况且是赏美、享美、选美的盛会。
甘囊香芦笙堂发源地,昔有“万亩田坝”美誉之称。以前的木桥架在“里禾河、青山河(黄金河)于村旁汇合”。后来旧桥拆除了,新桥即跨河而建于寨脚,附加美靠长廊,有些部位雕龙刻虎,造型别致,结构美观,占地4万多平方米,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余米,可容5万多人。场地布局由一个稍高两米大圆圈与下层九个同轴多层圆圈构成,整个圈内形成巨大的芦笙歌堂。每当甘囊香的芦笙一响:芦笙美声、观众笑声、赞美歌声等等聚集于此相汇,令人乐而忘返。
看吧,同村的组队,年轻姑娘穿的衣服,服饰一样,但绣花不同,有的绣上杜鹃花、兰花、菊花,有的绣上金银花、月季花等,而且头戴银角,颈带银项。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姑娘们身着盛装,银光闪闪,显得美上加美,怎能不令人欢呼雀跃,由衷赞叹!而为人妻母,或年纪偏大的老太太服饰绣的花样则颜色稍深。并从服饰观看,组队跳舞主要有:舟溪式、翁牙式、丹寨式及湾水式、凯棠式、巴拉河式、台江式、革家式、西家式等。就其装饰服式,各有其美。甘囊香芦笙堂聚集着丰富多彩苗族服饰文化,确确实实展示了百花齐放的智慧亮点。
听吧,现场有夸姑娘漂亮的,有赞服饰美观的,有的说银光亮丽的……总是说不完,听不尽的话题。又望附近村寨的组队:有白午、青曼、鸭塘、龙场、开怀、马田、有榜、三棵树等各乡镇街道。也有周边的丹寨、雷山、麻江、黄平、台江等组队。各队有各特色,各有看点,展尽新风光,异彩互媲美。
甘囊香芦笙堂是舟溪一带苗族的文化体现,浓缩了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遗产。穿村而过,望见了一块石碑,高约1米、宽0.5米,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古历正月十五日立,碑眉阴刻“永垂不朽”碑文。由此看出,历史悠久,故有“乃我苗族千年来盛传之正当娱乐”之说。人们为了“笙堂一切秩序,均由我寨维持”。世世代代, 当好东道主,善待远方客,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治安稳定均由当地村寨自治维持,大家都自觉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同时,考虑农家劳逸结合,保障劳力,不误春耕生产,切实确保“禁吹鼓笙,特此碑铭永昭后世。”因此,凯里苗族地区每年到古历正月二十日至大端午属 “禁吹鼓笙”时节。大端午过后才能开放吹奏芦笙,因古历五月十五日之后,种植作物季节已过时,若仍耕种,视作反季节劳动,收成不好,就此将大端午至古历八月之前列为农闲之时。所以,古历正月二十日至大端午前禁忌吹奏芦笙的缘故。
甘囊香地处青山下,天公造化,风光壮美;孕育智慧人,人工优化,锦上添花。正因浪漫的传说,启迪了无数追求美好,积极进取的人们。甘囊香芦笙堂在山水点缀,以及工艺配套的组合中,显得美上加美。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甘囊香芦笙堂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春节期间,在贵州民院李廷贵代院长牵头下,我幸与熊绍彪一起到舟溪镇作苗族文化考察时,观看了甘囊香的芦笙舞。李廷贵老教授目睹诸多美女跳舞时高兴地跟我们说:“凯里舟溪镇、丹寨等地的女性头发梳理成幅形翘状,具有呵护面部五官的象征,这种幅形式之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漂亮头式。”甘囊香芦笙堂闪耀着的光焰:不仅是“舟溪二宝”— —芦笙制作与锦花背带。上市经营,畅销海内外,还有精湛雕刻亦饱眼福。聚集着美景、美女、美声融为一堂的苗族综合文化大典。
甘囊香芦笙堂,自1999年8月28日举办首届“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中, “甘囊香芦笙堂”也设分会场,以其风格大放光彩。2007年“甘囊香芦笙节”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凯里市被国家评为“芦笙之乡”。2010年初,凯里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凯里国际芦笙节”与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相结合,故更名为“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军旅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在受邀参加2010年甘囊香芦笙堂的跳芦笙活动时感慨地说:“我这辈子到过不少地方,凯里这个地方最好耍,不得了,了不得哟,的确让我开了眼界。”2011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凯里参加甘囊香国际芦笙节活动时也如痴如醉。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苗学会会长杨光林等亲临体验甘囊香芦笙盛会,领略了 “文化大餐,芦笙盛宴”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还与中国音协普通高校音乐联盟举办第二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并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举办“聚集黔东南·相约甘囊香”摄影采风活动,又和新浪网、中国音协官网、中国摄影官网等站合作。同时建立甘囊香官方网站:美国、越南、香港、澳门、广西、湖南等省及贵州省内各地文化名人网。让闻名遐迩的贵州东线重点民族旅游村寨青曼苗寨,进一步了解伍略文学馆提供了便利的契机。 “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虽冠以“芦笙”为名,但为活跃节日气氛,并办狂欢歌舞、斗牛、斗鸡、斗鸟等大赛各种项目,分点举办,不同比赛,各有看点。或许甘囊香芦笙堂独具魅力而产生效应,多年来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游客观光,这给“百节之乡”黔东南注入了活力。
歌舞不息,情抒不尽。甘囊香芦笙节令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