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辉:“非遗”文化侗族琵琶和古瓢琴制作与传承

2024-05-1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通讯员 黄庆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吕铀

  一间120多个平方大小的作坊内,两面墙上挂有大小、颜色、纹路不一的侗琵琶和牛腿琴乐器,陆东辉与同事正在忙碌地制作一批新的侗族琵琶和牛腿琴。

DSC_0513_Watermarked_1.JPG

  今年36岁的陆东辉,是黎平县肇兴镇上寨村的一名侗族琵琶制作传承人、琴师。从小酷爱侗族文艺,喜欢制作和弹奏各种乐器,尤其对侗族琵琶情有独钟。

  “做这个是因为对民族乐器,对民族音乐的爱好,喜欢它,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县里面组织的文化宣传下乡,我就(跟)着他们做,到省外演出我也(跟)着他们去做。本身对音乐也很喜欢,也很爱好,所以一直就像这样走过来。”陆东辉说。

DSC_0517_Watermarked_1.JPG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构成,可分为大、中、小3种,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悦耳。

  然而,随着当地侗族琵琶工匠相继离世,造成制作工艺脱节,没有人再会喜欢制作侗族琵琶,只有祖传的侗族琵琶当活教材。于是,陆东辉利用工作之余,将寨上仅有的一把祖传侗族琵琶当活教材,经过几年多的不断摸索,终于掌握了琵琶的制作工艺,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良,使侗族琵琶从原来只能演奏单一的侗族歌曲,改良后能演奏不同曲调的歌曲,让侗族琵琶这一民间群众自娱自乐的乐器,能走上大舞台。

DSC_0519_Watermarked_1.JPG

  “制作侗族琵琶,木料选用当地的梓木或者香椿木作为侗族琵琶的共鸣箱、琴杆、琴头,使用的木料必须得3年自然风干,做出来的琵琶才不会变形变音色,先按照尺寸画出琵琶轮廓,将其多余的边角料锯出去,用斧头手工修出琴杆的半弧形,再用刮刨细修。凿子凿出共鸣箱的大概深度和宽度,精确量好尺寸,再用凿子慢慢地精修,琵琶的共鸣箱边留厚度为8毫米,盆底厚度为1厘米,尺寸精确误差不能高于0.1毫米为最佳。”陆东辉一边打磨琵琶一边介绍。

  琵琶面板选料也是制作琵琶最重要的一步,面板密度和厚度决定了琵琶的音质,面板材质选用梧桐树,以中音琵琶为例,面板的密度为60克到65克之间为最佳,其厚度3毫米为最佳,误差不得低于0.1毫米。每一把琵琶都要经过5次打磨才能上油漆,依次用到的砂布为60目、120目、240目、320目、400目、800目。

DSC_0629_Watermarked_1.JPG

  琵琶的油漆对琵琶来说似至关重要的,每一把琵琶得上两次底漆两次面漆,待油漆完全干透后才可以安装,油漆的好坏会影响琵琶今后的使用,因此高档琵琶的油漆工序是很重要的,可以很好地保护木料,增加手感的舒适性。最后是安装调试,这几步骤最重要的是定品位,定好品位决定了琵琶的音准,如有偏差音不准,直接会影响演奏者和演唱者的整体效果。

  侗族琵琶跟汉族琵琶区别很大,汉族琵琶是竖抱,侗族是横抱。而且侗族琵琶没有单独演奏,都是为歌伴奏,唱什么歌用什么琵琶,有大、中、小三种。

DSC_0556_Watermarked_1.JPG

  陆东辉告诉记者,侗族琵琶和侗歌记录了侗族人民的民俗与历史,动植物图纹反映了其耕作牧植的文化;图腾纹折射出侗族原始古朴的世界观;自然景物的图纹则表现出侗族崇敬自然的理念。这些纹饰就是一部史书,记述了侗族文化的开始到而今,并将一直延续。制琴师们在制作过程中会将幻象与实物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他们并不是一味地去将世间万物錾刻其上,而是添加了自己的理解,自己对生活的期望,自己对未知世间的想象,造就出了一份自己独有的艺术审美。

  近年来,陆东辉把侗族琵琶制作作为自己的主业,不断研究和改良侗族琵琶,目前他有5个徒弟,教他们学习侗族琵琶制作。制作的琵琶和牛腿琴有3000把,一部分销售在贵州、湖南、广西等侗族地区,一部分赠送给亲友和学校的学生。同时,寨里的文艺队员利用农闲时间到他家或在鼓楼里练习弹唱侗族琵琶歌,将美好生活、社会新变化以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琵琶歌当中,有力推动了“非遗”文化的发展。

DSC_0615_Watermarked_1.JPG

  “制作侗族琵琶是一门纯手艺活,其工序复杂,要求严格,相对乏味,一般人做不了。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出去打工后,再回来就不喜欢本民族的文化了,他们听流行歌曲代替了侗族琵琶,传承制作琵琶乐器的人越来越少,导致面临‘失传’。” 陆东辉说。

DSC_0593_Watermarked_1.JPG

  为了传承侗族文化,陆东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推广侗族琵琶,培养侗族琵琶工匠继承人,将侗族文艺发扬光大。下一步,他将通过对传统乐器制作案例进行再挖掘、再设计、再创造,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努力创作制造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的现代精品侗族乐器艺术作品。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