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寨,高原侗乡画廊
锦屏县新化乡新化寨,宛如镶嵌在色泽斑驳的岛屿。走进新化寨,浓郁的花草香,借助微微熏风,扑面而来,令人心醉神怡。
新化寨大门两侧,用石块堆砌成两米多高的石基,跨基而建的风雨桥,小巧玲珑,却别具特色。一帘落葵薯的藤蔓,如一道缀满一串串白色花朵的绿色瀑布,俏皮地从风雨桥上垂挂下来,给静穆坚硬的寨门,平添了几分灵动与华美。
新化寨的主街,皆用鹅卵石镶铺成花街,呈花鸟、动物、古钱图案。花街干净整洁,美观雅致。于是我忍不住拿出手机就是一顿乱拍。一老人见状,笑得嘴咧到耳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要在前几年,街巷的花街,破败残缺,整个村寨脏、乱、差,脱贫攻坚后,街巷恢复到原有模样,晴不沾尘,雨不沾泥。
花街把新化寨的大街小巷连接起来,四通八达,仿佛织成了一张大网。这张大网把新化寨的木楼和洋楼,高低错落连接起来,也连接了人心。
新化寨的木楼,疏落有致,咖啡色的木壁,浸染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那是经年累月光阴的沉淀,历尽了岁月的沧桑。那夯筑在木楼四周的土墙,板板正正,古色古香,朴拙中透着坚实,像忠诚的卫士,在慌乱年月,替主挡火防贼,在如今的和谐社会,土墙,是新化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摄影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久居喧嚣的小城,我心蒙尘已久。新化寨的恬静,明丽,和谐,洁净,悠然,让我十分着迷。那清新的空气,为我轻拭浮尘,我的心,明净如一片蓝天。我随心所欲地漫步在街头,转过拐角处,一丛美人蕉,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活泼泼跃入了我的眼帘。那碧绿的叶,叶上晶莹的露珠,还有那摇曳着的鲜红花瓣,无不彰显出生命的喜悦和活力。放眼望去,我惊喜地发现,新化寨的旮旯犄角,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微型花园,果园,或者菜园。这些园,一律都用青砖砌成一米高的围栏,微型果园里,各色各样的果树比着劲,长得葱绿蓬勃,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在微型菜园,种上时令绿色蔬菜,低碳环保。眼前美不胜收的风光,是新化寨四微(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创建取得的丰硕成果。四微创建使空地变废为宝,装扮了村寨,使新化寨成为一个寨中有园,园中有寨的特色田园村寨。
新化寨从古至今,对树情有独钟,爱护有加。尤其对后龙山风景林,更是细心培护。后龙山风景林,400棵百年古树,高耸入云,如亭如盖,郁郁葱葱,在新化地区独领风骚。风景林的古树,有松树、杉树、枫树、榉树、松柏树、樟树。古树上,有千年古藤缠绕,林中丛竹蓬勃生长,为风景林锦上添花。从远处眺望,风景林云蒸霞蔚,遮坡覆岭,莽莽苍苍。走进风景林,但见有的高大挺拔,直插云霄;有的老干粗大,蟠螭虬枝;有的不蔓不枝,亭亭而立;有的树影婆娑,冠盖数丈。风景林的花街小径,蜿蜒盘曲,穿荆拂丛。曲径中,彩蝶翩翩起舞,鸟声啁啾,蝉声悠扬。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意,仿佛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人文韵味的民间艺术,与大自然巧妙结合相映成趣的画廊,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新化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寨,寨内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民族文化古迹,三余巷便是其中之一。在巷子口耸立一座砖木结构的古门楼,门楼上端正中书有“三余巷”三个黑体正楷大字。门楼整体布局庄严肃穆,遒劲古朴,苔藓藤蔓满墙,让人情不自禁地跌进时光深处。巷内仍保留“耕读门第”的门牌标志,历年来人才辈出。三余巷是巷内祖先依据东汉三国时期董遇“三余”读书的典故而命名。“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思是一年中,冬天农活劳作少闲时多可用来读书;一天中,夜晚无劳作余时也可用来读书;阴雨天,农活不便耕作,闲时较多更可用来学习。“三余”的典故告诉我们,每个人只有铆足劲挤时间的“边角废料”来学习,才能获得成就。
新化寨多矮丘缓坡,且向阳肥沃,适宜果林种植。改革开放前,新化寨主要从事传统单一的农耕生产模式。改革开放和国家的三农政策,如春风惠及了村村寨寨,新化寨多种营业增收创富模式迅速发展。人们开始以集体、个人、联营等方式多渠道创办果园果场。今天新化寨的果园,多的上百亩,小的几棵果树,它们或成园成片,或星星点点,分布点缀在村寨中,或邻近的矮丘缓坡上。春天里,信步果园,但见漫坡遍野都是满眼碧绿,而像星星闪烁在碧绿间的点点花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令人心醉。最令人陶醉的,是果林挂果的暮秋时节。从远处眺望,只见碧绿苍翠之中点缀着金黄或橘红,俨然是一幅幅天然风景画。走进果林,黑色的枝干,苍翠的绿叶,沉甸甸的果实,面对如此生机盎然、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内心盈满了丰收的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新化寨“稻+蛙”养殖基地的真实写照。循着蛙声,穿过稻香扑鼻的稻田,推开虚掩的铁丝门,走过松软的田埂,田滕上密密麻麻的青蛙受到惊吓,宛如一只只色彩斑斓的小精灵,“扑通!扑通!”,跳进栽有水稻的浅池里,场面煞是热闹壮观。“稻蛙共生”的绿色立体循环经济,是一场生动实践,也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在新化寨,种植和养殖的完美结合,比比皆是,既绿化了村寨,又富裕了村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