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的真情抒写—— 读袁显荣《经途拾荒》有感
近几日读完两部书,一部是黎平侗族知名老学者邓敏文先生为其爱妻龙月江整理出版的长篇个人传记《侗妹》,另外一部是天柱侗族老作家袁显荣先生的回忆录《经途拾荒》。两部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写得非常真实。一是内容真实,二是情感真实。尤其袁显荣先生于病中完成的《经途拾荒》,洋洋洒洒50余万字近600个页码,分设“乡梓寒门篇”“基础磨砺篇”“牛犊初试篇”“管理起步篇”“政府从政篇”“风雨杏林篇”“夕阳余晖篇”七部分,涵盖了他70余年人生当中的种种际遇和人生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和厚重,是一部值得细品和珍藏的好书。
著名侗族作家袁仁琮教授在世时,就经常与我提起袁显荣先生,还说:他不但是个会当官的人,还是个会写作的人。有一阵子,袁教授打电话给我,总是一开口就问:当官了没有。而且在一次省作协春节联欢会上,他遇到了我,把我拉到门背后,用很严肃的眼神看着我,说:要当官就不要写文章,要写文章就不要当官。我知道袁教授是关心我,他所说的官是指贪官,他希望我好好工作之余,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如果他地下有知,我如今已混成了“村官”,同时还仍在执迷于业余文学创作,虽成果寥寥无几,但他亦可能是高兴的。所以,我一直都很好奇和敬佩袁显荣先生,虽然至今仍未有缘与袁显荣先生晤面,但我很早就知道他不但官至副县长,还在家乡天柱的医疗领域里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侗乡十八寨》《母亲阳光》等多部文学专著,是一个待工作、待生活、待文学极其认真和勤奋的人。
《经途拾荒》出版后,袁先生通过快递寄来一册赠予我,接连几天熬夜拜读,深受教益,也深受启发。这本书让我全面了解了袁显荣先生,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勤奋上进、坚韧不拔、多才多智、有勇有谋且内心坦荡的袁先生。他在书的《前言》里写到:“人生跌宕起伏,得失荣辱,都不过是过眼烟云。捡拾行囊和笆篓,自认为是收获满满。庆幸自己拼搏过、努力过、自强不息过。”在《后记》中又写到:“我们不能昧着良心,只看到阴暗的一面,人云亦云。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左攀右比,庸人自扰。我们要知足,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己起码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篇章和所表达出来的每一缕情感,都非常的真实,直抵人心。在第一部分“乡梓寒门篇”里,他开篇就写了自己的胞衣之地碧雅村,写了自己的求学故事和国恸家哀的艰难岁月,写了自己的父亲、 岳父、舅妈等至亲,一个寒门子弟之不易、之艰辛、之坎坷,浮现于纸上,令人深深感叹。在第二部分“基础磨砺篇”里,他写了自己发奋自学的故事,写了于基层卫生部门苦苦磨炼的清苦时光,写了自己作为医生亲自主刀的“首例白内障手术”、创建县医院眼科、调查苗侗盲人、成立医学青年求知会等等典型创举和刻入骨髓的深刻记忆,一位初涉职场的年轻干部不断追求上进、求知若渴、不畏辛劳的良好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过目不忘。第三部分“牛犊初试篇”里,他写了自己在城关区医院工作的5年时光和在县人大的履职情况,写了自己所遭遇的某一场官司,也写了自己工作之余游览华山、三峡、庐山、黄山等风景名胜后的感悟,读这些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血气方刚、斗志满满、无所畏惧的青年才俊的好品行。第四部分“政府从政篇”,重点是写了其任职副县长期间所做的重点工作,这部分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基层公仆繁复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日夜兼程的工作状态。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父母官之一,他费尽心思,耗尽心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了地方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第六部分“风雨杏林篇”,写的是其任职政协和县人民医院期间的种种刻骨铭心的事物,以及这一期间外出学习培训的体悟和学习之余所游览的风景名胜,给我印象很深的篇章有《2004之遭遇恶意中伤》《2004之狂犬病人闯大祸》《“8·3”爆炸事件的抢救》等,非常真实地记录了事件的全貌,凸显了一个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张扬了正义和公道。第七部分“夕阳余晖篇”,写了其退休后的种种精彩生活和与病魔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个部分让人读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人生无奈,也读到了一个行善者的伟大和慈悲。
袁显荣先生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他在网络里一直称呼我为“刘老师”,且说:能者为师,怎能称你小刘呢。这么多年,我因为热爱文学,曾兼职做过一段时间老师,也到一些地方作过讲学,因而被一些人称呼“老师”。但被袁先生这么大年纪的人称“老师”,我实在没有胆子答应。当然,作为晚辈,又有着相同的爱好,我祈愿袁老康好快乐的同时,继续笔耕不辍,多出佳作,出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