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舞龙嘘花·传承千年的民俗之光

2025-02-10 今日台江 侯丽

  在每年元宵节,台江县独一无二的舞龙嘘花以其火花四溅、万箭齐发的震撼场景,演绎着舞龙者无畏滚烫火花、在枪林弹雨中舞动的惊险与火爆,是别处难寻的民俗奇观 。

  当元宵佳节的脚步临近,整个台江焕发出勃勃生机,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心潮澎湃的节日气息。

  台江舞龙嘘花,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民俗奇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在苗族的传统文化里,龙象征着吉祥、力量与希望,舞龙嘘花是他们与天地对话、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独特方式。岁月悠悠,这项传统活动不仅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反而在代代传承中愈发熠熠生辉,成为了苗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春节期间至元宵节前,台江的大街小巷、各村各寨便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怀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对新年的美好期许,精心制作龙灯。这些龙灯,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每一片鳞片、每一个龙须,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巧思。制作完成后,一般初七或初九出龙,人们扛着这些栩栩如生的龙灯走村串户拜年,游街展示,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温暖。

  正月十四,台江县城迎来了舞龙和花灯比赛。这是一场美的较量,也是技艺的比拼。各个村寨的队伍带着精心准备的龙灯和花灯纷纷亮相,龙灯形态各异,有的蜿蜒矫健,似要腾飞九天;有的色彩斑斓,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花灯更是精美绝伦,上面绘制着苗族的古老传说和生活场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舞龙者们精神抖擞,他们手中的龙灯随着鼓点的节奏上下翻飞,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观众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龙灯,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而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才是这场狂欢的重头戏——舞龙嘘花狂欢夜。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台江县城瞬间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作为主角的舞龙者们,赤裸着上身,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当晚,四面八方的嘘花筒纷纷对准龙灯和舞龙者,刹那间,万箭齐发,火花四溅,如同一颗颗流星划过夜空。这些火花落在舞龙者的身上,滚烫无比,却丝毫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奔跑、盘旋,动作行云流水,似蛟龙出海,又似飞龙在天。嘴里还齐声高喊:“花来啊,花来啊!”那声音响彻夜空,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无所畏惧,尽情享受着这场狂欢。

  施洞地区的“炸龙”也是一个抢眼的习俗。从正月初三开始,施洞各村寨的人们便开始编扎龙灯。龙灯种类多样,有草把龙、硬灯等。

  龙灯队伍会在天渐黑之后,敲锣打鼓地扛着龙灯挨家挨户拜年。钻家拜年时,地势狭窄的,就龙宝和领队进家,龙身摆在门口等候,地势开阔的,就人龙一起进去,在堂屋转动一圈,以示给主人带来喜气、吉祥。

  钻家拜年结束后,村民会把鞭炮捆绑在竹竿上,点燃过后举到舞动的龙灯中“轰炸”。舞龙者则赤着上身,将龙灯盘旋舞动,左右翻腾,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闪烁,形成一片人龙共舞、老少同欢的壮观场面。

  在这场狂欢中,舞龙者们用他们的勇敢和热血,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不顾火花的灼烧,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与龙共舞的盛宴中,展现出苗族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而围观的群众,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他们或是欢呼雀跃,或是紧张地屏住呼吸,眼睛一刻也舍不得离开舞龙者的身影。整个县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人们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着这一年一度的文化体育非遗视觉盛宴。

  舞龙嘘花,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民俗活动,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它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先的敬仰,对民族精神的坚守。通过这场活动,苗族的文化得以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它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当这场盛大的狂欢渐渐落下帷幕,各村会择日将龙火化,杀猪杀牛,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龙肉”庆贺。这不仅仅是一顿美食的分享,更是对这场狂欢的纪念,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随着这场狂欢的结束,苗族的春节也正式宣告落幕,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在苗族人民的心中熊熊燃烧,代代相传。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