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记 村史村事】麻江县高枧村:状元故里 宜居宜游
“以前没听过,后面景区建起来了,有很多人来参观,也才慢慢听老人讲,也看了景区的介绍,晓得原来祖辈里还有一位状元。”在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夏同龢状元府景区做了保安的夏平江说到。
深秋时节,走进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路口高大的银杏树叶落满地。循着石板路,踏过状元桥,高大的狮山下,坐落着夏同龢状元第。自2016年修缮开放以来,无数游客往来参观,也让高枧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逐渐变得更有文化底蕴。
除了心中对祖辈的敬仰,因为景区管理的需要,也让夏平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样受益的还有其他11位村民。
“客人在这边住了两天,中午刚退房。”正在景区内美人花房民宿打扫卫生的王德琴说,她家就在景区门口,已经上班两年了,基本工资两千,还有工作绩效。“我和另外一位同事李朝兰一起负责景区5间民宿的保洁工作。18个房间,34个床位,节假日基本满房,平时也有人来住。”
王德琴告诉记者,民宿除了接待游客,村民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也可以安排到民宿住,景区给予村民专属的价格优惠。
漫步夏同龢状元府景区,四足廊桥上常有村民坐在一起摆龙门阵,状元桥上不时有小孩跑过,状元第旁满树的黄色柚子格外诱人,民宿和民居融为一体……景区的建设让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提升,村民们在得到便利的同时,自觉维护着村里的整洁与和谐,老人们也自豪地向游客讲述关于高枧和夏同龢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夏同龢1898年高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又于1904年赴日本留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留学生。1905年从日本法政大学学成归来,夏同龢与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并担任首任监督(校长)。1912年他出任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后参与了《天坛宪法草案》的制定……于1925年病逝。
作为贵州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夏同龢因其特殊的状元留学生身份、所处的巨变时代、颇有造诣的书法以及对于中国法政教育的开创性贡献,让许多人慕名来到高枧参观。
麻江县在开展夏同龢状元文化挖掘与研究的同时,将景区与乡村振兴融合建设,打造“夏同龢状元”系列文旅商品,吸引游客参与园区文化研习、国学教育、耕读体验、休闲康养,着力打造“文化+康养”为核心的产业。
“今年截至目前,我们接待了8000多人次的研学,此外,还有不少旅行社和自驾游的客人。”景区负责人欧婧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服务设施和接待水平,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智慧旅游,今年还开展了4A景区的建设申报和评审。“同时,景区也在进一步加强和村里的联动,实现大景带小景,小景推动大景。”
穿过状元府景区,从文笔塔而下,就到了高枧洗布河畔的悦花庄园。
“这个园区占地38亩,种植了欧月和日月等二十多个品种的月季花,主体造型为同心圆、方形迷宫,周边还有拱形的赏花廊道。景区设置了多处打卡景观,外围沿河有11个露营棚和11个烧烤棚,游客在这里可以赏花、拍照、烧烤、露营。”高枧村党支部副书记穆仕平介绍说,村里还种有380亩蓝莓,带动70人就近务工,预计明年将迎来盛果期。
“欢迎广大游客明年到高枧来旅游,不仅可以了解状元文化,还可以休闲赏花,采摘水果,亲子娱乐。”
行走在洗布河畔,两岸生机盎然,不禁让人想起高枧夏氏先祖635年前随军达到高枧时的场景。
据《太祖洪武实录》卷188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军进军云南途中受阻,加之粮饷接济困难,遂就地屯田,“近得报,知已于麻哈之地屯军,彼处粮饷艰难尤甚,然种已入土,不可轻动若有警急,即遣人驰报云南西平侯沐英,候秋收毕,乃徙。”
夏同龢的先祖随军本来是要去往云南,来到麻江高枧时受阻,而粮饷出现不足,军队随即在开垦播种,以待秋收后再继续开动。而夏氏在高枧一住,就是600多年,并逐渐由武转文,成为书香门第,且走出了夏同龢这位清末状元。
时光荏苒,洗布河静静流淌,一颗粮食的种子留下了一个家族,影响了一个村庄,文化的种子历经百年,依旧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