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黎平雷洞:鸡鸣两省奏响团结奋进曲
深秋,行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雷洞乡雷洞村,只见一座座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碧绿丛林;曲径通幽处,不时传来的几声鸡鸣犬吠,显得愈发安静;村头的广场边、鼓楼下,三五老人悠闲而坐、聊着家常,一幅幸福安逸的美好景象跃然眼前……
“都是‘积分制’的功劳。现在,大家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工作之中。” 亲眼目睹家乡父老的点滴改变,雷洞村党支部书记吴传东十分自豪,他告诉记者,现在也基本不需要村干出面组织,群众都会积极去参与,有时候群众还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村容寨貌变化很大,干群关系、文明风气也明显增强、变好。”
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乡风文明,雷洞乡巧用积分制管理制度,在文明建设工作上铆足马力,下足功夫。
“积分制管理是我们推行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法宝。” 雷洞乡乡长杨志国告诉记者,积分制除了物资兑换,在精神方面也对农户进行激励,这样不仅激发了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还有效增强群众荣誉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上半年,一共获得25个积分;用了20个,还剩5个;留着下次多攒点再兑换。”通过劳动积分换取生活用品的戏劳村村民王明佩满面春风地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雷洞乡参与积分制管理活动的农户已达到312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5%;各村已累计开展积分兑换活动13次,积分奖品兑换人数247人。
参与其中、感受其中、乐在其中,共享文明成果是雷洞乡以“积分制”管理助力基层治理、接边治理的有力举措。
作为少数民族乡,雷洞乡是瑶、水、侗、苗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地处贵州、广西两省(区)交界处,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是“无人管、难得管、管不住”的地带,常常因山林纠纷、步调不一等而治理效果不佳。
“以前,跟广西三江的独峒村因产权共有、地界不清、划分不明等情况,引发矛盾纠纷。” 回想当年与三江邻居的纠纷,培福村党支部书记粟银国记忆犹新,除了这些,还因两省的政策、标准、执行力等方面,弄得一边热火朝天,一边冷冷清清。
改变,缘于接边村联合调解委员会的成立。
2023年,为维护好接边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雷洞乡邀请接边的广西村寨代表“同商共议”,将两地群众较为关心的文化交流、山林划分等作为重点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完善接边管理制度;统筹村“两委”、寨老、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资源,决定成立接边村联合调解委员会,创新工作机制,推行“政府引导、支部带动、村民参与”的“村推户管”模式,调解边界纠纷,推动产业发展,狠抓工作落实。
“虽然是贵州的山,但我们种的是广西的茶。”培福村村民石宏兰从广西三江引进新品种“福云6号”茶叶,因品质好、产量高、备受客商青睐,她喜上眉梢地说。
“实践证明,联合调解委员会是非常成功的。”广西三江县独峒镇独峒村监委主任杨敏感慨道,“两省区的各族同胞们现在和和睦睦、携手奋进的,多好啊!”
前不久,培福村举行的接边同商共议联谊会上,两省(区)的相关乡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村领导、网格员、村“两委”村干、村寨代表共同庆祝接边村联合调解委员会成立一周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身边故事,谈振兴线路,谋富民之策,气氛热闹非凡。
“如果没有意见,请举手表决……通过!” 此次会议,两省(区)接边村还联合决定成立跨省联合村民议事会、妇女联合会、接边关系促进委员会等,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和各项事业发展。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雷洞乡的基层治理水平更是迈上了新台阶——河水更清、村容更美、产业更兴、生活更有序、精神面貌更富足……而两省接边地区村寨步调也更为一致,大家互帮互助,共谋发展,同奔富路,村美人和日日新,团结奋进底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