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以“节”为媒,点燃县域经济与文化的璀璨火花
芦笙声悠扬,吹奏出无尽的风情;歌舞翩翩,诉说着缠绵的情意。10月29日至31日,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盛宴——“九·二七”芦笙会。这场盛会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更是推动当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黄平谷陇的大街小巷,节日的喜庆氛围浓厚。身着华丽苗族服饰的人们,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苗族姑娘阿俵依满脸笑意,身着她妈妈精心缝制的苗族服饰,佩戴着精美的银饰,前往芦笙广场参加踩芦笙活动。她开心地说:“又到芦笙会了,穿上我们苗族的盛装到芦笙场上踩芦笙,是我最开心的事。”
“九·二七”芦笙会,作为黄平县谷陇镇的传统盛事,它既是民族文化的璀璨展现,又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2007年起,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这场盛会如期而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学者,共同见证和体验这一独特的民族狂欢。如今,该节日已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平谷陇“九·二七”芦笙会期间,三天精彩的吹、跳芦笙、歌舞、斗牛、篮球等表演,不仅吸引了近10万周边市民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前来观看,也给群众增加了收入,不断激活谷陇镇乡村振兴活力。
谷陇镇副镇长杨琳琳介绍,为期三天的“九·二七”芦笙会,吸引了近10万名群众前来观看。超过100家摊贩参与摆摊,涵盖餐饮美食、儿童娱乐、零售百货、宣传推广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调查,每个摊位的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十里香牛排负责人杨熙侯笑着说:“借助九·二七芦笙会,客人比平常多两三倍。平常就一两桌,芦笙会期间,一天能有二三十桌,收入也比平常多出两三倍。所以,举办九·二七芦笙会,来这里旅游的人多了,对我们的生意帮助很大。”
谷陇镇兰景园酒店负责人张兴隆也表示:“这两天我家的生意特别好,天天爆满,收入每天都在一万多。感谢政府举办这些活动,给我们这些商家带来很多效益。”
更重要的是,芦笙会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节日期间,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得到广泛展示和销售,知名度提升,销售渠道拓宽。特别是苗族银饰、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在芦笙会的推动下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此外,对黄平县的居民来说,芦笙会不仅是经济盛宴,更是精神文化生活的狂欢。他们尽情展示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同胞交流互动,丰富了文化生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谷陇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以节为媒’聚人气,‘以节搭台’促融合。此次活动中,除了本地的家乡父老积极参与,贵州‘村T’团队、省内各支系苗族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纷纷组团来到现场,各民族同胞一起参与非遗巡游、主题表演、万人芦笙舞等活动,画大了民族团结同心圆。在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活力。”谷陇镇副镇长杨琳琳说。
近年来,黄平县相继举办谷陇“九·二七”芦笙会、飞云崖“四月八”传统民族节日、旧州龙舟赛等节会活动,以节为媒,群策群力推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构建起“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实现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的融合,推动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