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水上水下双丰收 稻鱼种养好“丰”景

2024-10-3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锦屏县嫩寨村省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里,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锦屏县铜鼓镇嫩寨村,秋收后的水田充满活力,鱼儿甩动肥美的身躯,水田激起一圈圈涟漪。村民们走进田里垄沟开田,水位逐渐降低,鱼儿显露身形,大家动作迅捷,手持渔网,将一条条肥美的鱼装入水桶,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今年稻鱼综合种养项目比我们传统的种水稻和单独的养鱼效果好太多了,收益很大,鱼得了,水稻也收了。”锦屏县嫩寨优质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昌忠美滋滋地说道。杨昌忠是嫩寨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一直以来都以种地为生。近年来,随着锦屏县积极探索产业提质增效新方式,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杨昌忠随即加入了合作社,带头实施“稻+鱼”项目。

  “刚开始,大家都不太相信这个模式能带来多大的收益,毕竟以前都是分开种水稻和养鱼。但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打消了疑虑。” 杨昌忠回忆起刚开始实施“稻+鱼”项目时的情景,感慨万千。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稻+鱼”综合种养技术,锦屏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了多次培训,邀请专家为村民们讲解水稻种植和养鱼的技术要点。同时,还派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杨昌忠和村民们逐渐掌握了“稻+鱼”综合种养的技术要领。他们在稻田里开挖鱼沟、鱼溜,为鱼儿提供栖息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合理控制稻田的水位,确保水稻和鱼儿都能良好生长。“水稻为鱼儿提供了遮荫和食物,鱼儿则为水稻松土、施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种互利共生的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成本。”杨昌忠说。

  经过精心管理,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时刻。由黔东南州、锦屏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组成的验收组,对稻田养鱼项目进行测产验收。“初步测算,该示范点种养面积 50 亩,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实际测产的稻花鱼亩产 172.6 公斤,达到了预期效果。”锦屏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龙金梅说。

  据了解,锦屏县嫩寨村地处花桥坝区,是锦屏县水稻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该村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发展优质稻产业,积极开展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的产业目标。

  “今年我们种水稻亩产 1680 元,养鱼亩产 8810 元,总合计加起来亩产能够达到 10490 块钱,50 亩收益共计 52 万。”杨昌忠介绍,实施“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让他的收入比单种稻谷翻了几番。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稻田里养鱼,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鱼儿在稻田里游动,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这种生态种养模式,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是一举两得。”龙金梅说。

  “以前种地收入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有了‘稻+鱼’项目,收入增加了不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在锦屏县,像杨昌忠这样受益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村民还有很多。村民们通过加入了合作社,一起实施“稻+鱼”项目,再也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今年,锦屏实施稻鱼综合种养共 8.5 万亩,稻渔专业合作社62个,规范鱼产品加工企业1个,稻渔养殖综合示范点37个。探索发展“稻+鳖、稻+小龙虾、稻+螺”等综合种养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稻渔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我们要把‘稻+鱼’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为锦屏县的特色产业品牌。” 龙金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稻+鱼”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稻+鱼”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