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南寨:苗乡里的牛产业 “犇”出致富新路子

2024-09-26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牛,是苗族人民的图腾,喝酒用牛角杯、饮食吃牛肉、服装戴牛角帽,可以说,苗族人的吃穿用度都与“牛”息息相关。对牛的信仰,是苗族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外在表现。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振兴迈步向前,牛肉产业也成为苗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秋风拂过青山界,漫山牛鸣稻花香。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寨镇绕号村佳贸肉牛养殖基地,220余头健壮的肉牛饲养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不时的鸟叫与牛鸣组成了别样的山水曲调。

  南寨镇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域安全与环保的前提下,持续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肉牛养殖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去年3月基地建成后就引进了西门塔尔牛犊进行养殖,周期一年左右,目前也是正在等待肉价合适后就会准备出栏第一批。”基地负责人潘承宣说道。

  西门塔尔牛因肉质好、长肉快、抗病力强等特点,是十分优质的肉牛品种。为实现西门塔尔牛健康养殖示范与产业化开发,剑河县在县域范围内建立起西门塔尔牛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形成能够带动西门塔尔牛健康养殖与产业化示范的产业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该县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种牛要比我们本地黄牛长得快,基本上成牛的体重都是本地黄牛的近一倍。”基地饲养员石冬梅说,过去自己在家主要是进行生猪养殖,后来转产就来到基地进行饲养工作,每天只需要喂两顿,相较于过去生猪养殖,养牛反倒是更轻松一些。

  同时,依托当地种植养殖业立体生态发展,肉牛养殖产生的粪便成为了高效无公害的生态肥料,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降低了化学肥料对土壤的危害,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每隔两三天附近药材基地的工作人员就会来收牛粪去做肥料,一方面解决了我们基地的粪便处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到我们当地的药材产业发展。”绕号村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潘承宣说。

  相关数据显示,在种植养殖立体生态的加持下,药农每亩种植基地每年节约肥料成本300元以上,每亩产值可增加200元以上。

  为解决农户因缺少资金成本无力购牛喂养的难题,带动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基地建立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该基地先后将100余头肉牛免费分发给南寨镇各村养殖户进行“代养”,基地负责订单回收销售。

  在农户“代养”过程中,基地负责提供养殖技术、动物保健和疾病诊疗服务。待肉牛满足出栏条件后,基地对按照规定技术饲养肉牛的农户给予每头牛不少于2000元的奖励,在不断扩大基地养殖规模的同时,也促进农民增收。

  “一共养了20头牛,养了大半年了,每天就是把牛放到山上去吃草,空闲时还可以忙别的农活。”家住南寨镇懂达村的代养户潘盛兴高兴地说,每一个农村人都多多少少有养殖猪牛羊的经验,因此养牛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难题。“现在就等把谷子收完后,给牛准备充足过冬的草料,明年就可以等着去基地换钱了。”潘盛兴笑着说道。

  肉牛基地为当地带来的助力不止于此。在南寨镇柳社村肉牛养殖基地,60余头肉牛养殖其中。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每年基地会将投入资金的5%作为产业分红,交由村集体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用于该村基础设施、村级活动、困难户扶持等用途,助力村级经济社会发展。

  “每年分红3万元左右,第一笔前段时间刚刚发放下去。”柳社村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鲍先国表示,后续也将计划与村民形成联农带农机制,村民养殖肉羊,基地负责回收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农户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增收渠道,南寨镇积极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引导村民发展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养殖业。“今年我养有1头牛、20只鸡,按照奖补政策标准,申请到了5800元的补贴。”九社村村民石强辉说道。

  数据显示,截至8月,南寨镇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奖补项目已验收涉及猪、牛、马、羊、鸡、鸭、鱼等产业覆盖824户3315人,奖补资金发放347.521万元。预计9月底前完成兑现种养殖产业奖补资金62.479万元,涉及农户350户1487人。

  南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表示,未来,该镇还将持续推动大水面养殖渔业、畜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三大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努力打响南寨品牌,推动该镇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