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下司:景区焕新出彩 旅游释放活力

2024-09-23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坐落清水江畔的下司古镇,拥有 600 多年历史,曾是清水江流域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地,享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如今,它更是黔东南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第一重镇,成为贵州旅游产业化的一个生动典范。

  历史沉淀的瑰宝

  下司古镇的大码头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呈弧形,最宽处达 19.2 米。站在码头上,仿佛能看到当年船只往来穿梭、货物堆积如山的热闹景象。

  为了传承和用好这些传统文化,下司古镇在打造旅游景区的同时,非常注重历史文化的融入和传承。贵州清江文化旅游开发运营有限公司沈淋文介绍说:“没有文化底蕴的小镇是没有灵魂的,下司古镇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始终把历史文化的传承放在重要位置。”

  景区内的禹王宫建于清代中晚期,它见证了下司的繁华和当时湘籍客商的成就。此外,福建会馆、下司古码头、江西会馆等,古镇内的老街、古建筑和历史遗迹众多,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游客对下司古镇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9月20日,凯里下司大集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下司大集”传承传统赶集方式,设置有生鲜区、蔬菜区、粮油副食区、特色民族苗绣区、干湿农产品分离分区、赶集临时摊位区等区域,增设特色美食街、邻里中心等功能区。丰富的功能区,让游客在这里能够寻味那道“烟火气”。

  除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下司古镇的传统美食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22 年,下司镇成立了“下司面条协会”,全镇共有面条加工户 200 余户,年产面条 1000 余万公斤,产值 6000 余万元,户均年收入 25 万元。“下司面条”已成为贵州省知名品牌,在各大电商平台逐渐畅销。此外,蓝莓冰粉、月亮粑等特色食品也备受游客喜爱。

  古城新韵魅力绽放

  下司古镇作为贵州八大古镇之一,旅游资源丰富。2013 年 9 月,凯里地区决定大力开发建设下司古镇。2014 年 7 月,下司古镇核心区正式对外开放。如今,下司已成为集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业态旅游景区。

  每逢周末、节假日,下司古镇便热闹非凡。周边的游客纷纷前来游玩,感受这里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和自然山水。在古镇经营银饰品的老板黄胜东就是受益者之一。2015 年,看到下司古镇发展旅游的商机,凭借着苗族银饰锻造这门手艺,他来到下司开起了一家银饰品专卖店,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的门面从起初的十几平米,变成了如今的两个大旺铺,年营业额高达百万元。

  近年来,依托旅游业,下司古镇的特色食品、体育赛事等都为旅游发展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皮划艇、独竹漂、龙舟赛等体育赛事或训练经常在此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今年 4 月 1 日,下司古镇实施免票政策后,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暑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感受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和自然山水,研学旅游团也前来体验传统文化。景区内,旅游巴士源源不断,游客们在古镇游览,拍照打卡,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下司古镇景区还开展暑期研学活动,学生们走进阳明书院,了解王阳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诵读诗书、写毛笔字,感受古时教育的深厚底蕴。据统计,今年暑假,下司古镇客流量达到 33.07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7783 万元。

  景区升级活力涌

  旧容新貌兼容,古巷新街并存,是下司古镇的特有景观。下司镇建立了“街长制”,通过镇村联动,实现了共同保护古镇风貌、共同传承民族风情、共同展现古镇风采的管理体系。

  景区引导古镇居民在家门口种些花花草草,及时修缮古建筑,制定保护措施,提升环境卫生质量,为古镇增加“颜值”。曾经道路、房屋损毁严重,防洪设施差的下司古镇,如今变化巨大。芦笙广场从曾经的菜市场、球场变为干净整洁的游客中心。下司大集经过整顿后焕然一新,成为下司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作为清水江流域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地,下司古镇目前还保存着大量的渔船。景区旅游的井喷发展后,渔民不再捕鱼为生,昔日的渔船“资源”变为了游船“资产”,既保护了清水江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村民收入。

  如今的下司古镇,古韵与新颜共舞,文旅融合,活力澎湃,不断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

  下司古镇的发展,仅仅是凯里推动旅游产业化的一个缩影。今年,凯里聚焦资源、客源、服务推进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挖掘提升民族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供给,持续激发旅游市场潜力。今年“中秋”节期间,凯里市共计接待游客 401635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1亿元。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