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县乌东村:探索“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三民共治模式,创新基层治理 推进乡村振兴

2024-08-27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8月21日,雷公山下,乌东苗寨。一幢幢木质吊脚楼的鹅卵石小径在雨雾里泛着莹莹水光,雾浓时山隐寨隐茫茫一片,雾散时青山如黛。

  走过风雨桥,宽阔的停车场停放着来自湖南、四川、浙江、重庆的汽车,再往前走,古朴精致的民宿坐落在溪边,清亮小溪蜿蜒而过,向远方奔赴。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创新基层治理,探索“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三民共治模式,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诗和远方”。

  乌东村的“原住民”赵仙正在“苗岭茶驿”忙前忙后,络绎不绝的游客让一直在家带娃的她变身“顶梁柱”。“上个月我收入7000余元,很久没有这么一大笔收入了,让我很有成就感。”她说。“苗岭茶驿”是来自广东的民宿企业家袁銮利用村里闲置房屋打造的乌东新地标。2021年,他被乌东淳朴的民风和恬静的生活所吸引,投资打造了村里第一个民宿——及屋,从此与乌东结下了深厚缘分。

  “我是外乡人,也是新村民,更是乌东的智囊团中的一员。和当地群众一起奋斗,让我特别有归属感和成就感。”袁銮说,像他一样的“新村民”,乌东村现在已有8名,大家都积极为乌东的乡村全面振兴出点子、想法子、找路子。

  短短3年时间,他从单纯投资搞民宿到成为乌东的名誉村长,全面融入乌东发展,完成了民宿主、“新村民”和“智囊团”的三级跳。

  “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的三民共治模式,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通过院坝会、座谈会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三方代表会议,针对一段时期内乌东村经济发展及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研判,并将问题困难和经济发展情况与“乌东智囊团”共享,由智囊团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和技术支持。形成了“村‘两委’带头管理、智囊团出谋划策、原住民和新村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地处雷公山腹地的乌东,曾经偏远闭塞,经济发展滞后。如何“在大山里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最大的愿望。

  在袁銮和智囊团的成员们看来,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族文化将是乌东未来最大的“卖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传统房屋闲置,成为了发展民宿业的重要资源。

  说干就干。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原住民和新村民一道,围绕资源、客源和服务三大要素,集众智、汇众力,以“民宿康养旅游+”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民宿康养游、生态研学游、亲子体验游,围绕民宿、茶驿、酒坊、书屋四个板块打造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融合创新发展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怎么也想不到,村里闲置的传统木屋经过翻新装修,成为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乌东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凯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打造了17栋民宿,另有15栋在建的民宿也即将投入运营。去年旅游旺季乌东涌进了5万多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5万元。今年国庆节期间的民宿也已早早被预订。今年59岁的杨程远是土生土长的乌东村人,他碎片化的语言道出了乌东村在“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三民共治模式下的变迁:“给我们装了路灯。”“水泥路铺到我家田头。”“每天村里都有新游客,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每年有产业分红。”“带领我们发展民宿业,村里产业发展方向,都和我们商量。”“经常召开村民大会,让我们都清楚每一笔支出的去向。”…………

  记者在采访时还注意到,为抓住“村超”“村BA”的流量资源,用好用活千户苗寨的品牌效应,乌东的“新村民”还带着“原住民”一道,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力,通过“资源影响+内容种草+圈层渗透+平台转化”的方式,让更多外部客源走进乌东,邂逅“诗与远方”。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