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根卫:守护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展现侗族建筑艺术魅力

2024-07-30 黎平发布 侯丽

  陆根卫是肇兴镇纪堂村人,同时也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州级非遗传承人,学习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30多年,他将对侗族木构建筑的热爱浓缩到一个个精致的鼓楼、花桥模型上,让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模型上不断得到传承与延续。

  近日,记者来到肇兴镇肇兴村井绍自然寨,走进黎平县复古风民族工艺坊,陆根卫正拿着直角尺与铅笔,一笔一画,比例精准地进行鼓楼模型图的制作。虽然是做鼓楼模型,但都要参照现存鼓楼进行等比例缩小,建造技艺相差无几。

  “我是从2005年开始做模型的,2007年去贵阳参加全省能工巧匠大赛,得了二等奖,当时觉得很意外,内心非常激动,更加坚定了我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决心。”据陆根卫介绍,他师从侗族鼓楼掌墨师陆文礼,从1990年跟着师父走南闯北,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侗族鼓楼的建造,也慢慢地学到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2005年,他将重心转移到侗族木构建筑模型创作上来,并将这份热爱与技艺延续至今。

  是热爱也是责任,从事侗族鼓楼、花桥、木质传统房屋模型创作以来,他的作品先后走进贵州省博物馆、黔东南州博物馆以及肇兴侗寨非遗中心,让更多人通过模型展览,了解侗族文化与侗族建筑的艺术魅力。这一坚持就是35年。“我从小在侗寨里长大,对家乡的热爱已经刻进了骨子里,现在木质结构建筑逐渐减少,如果我们不去做,小孩子也不去学,那以后就没有人会了,很多技艺就会失传。”陆根卫说。

  既要让侗族非遗不断传承,又要在传承中让非遗传承人们获得经济效益,陆根卫一直在思考。由于大型侗族木构建筑模型每一个环节都是纯手工制作,周期长,费用高,主要是博物馆和酒楼、酒店展览订购,数量较少。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陆根卫决定将鼓楼模型打造为旅游商品,让体型更小、制作更快的“小鼓楼”走进市场。

  现如今,陆根卫也发动自己的家人进行侗族木构建筑模型的创作,并将这一技艺传给自己的儿子。带着儿子一起到实地去看侗族鼓楼的建造技艺,看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看杠杆原理在鼓楼中的运用,层层支撑而上。再到模型创作上,不用一钉一铆,让鼓楼结构严密坚固。

  “小时候村里的老人就把这门手艺传给我们,修建鼓楼时需要举全寨之力大家一起负责,没有谁推脱。如今,我已经和鼓楼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不管谁来问我鼓楼的建造过程,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他。”陆根卫说,民族技艺就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起来传承。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守护,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好东西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在侗族社会文化中占据中心地位。它不仅是侗族人民集资出力修建的公共建筑,也是侗族人议事的场所,体现了侗族的历史和文化。在侗寨,寨寨有鼓楼、花桥、戏楼、寨门、吊脚楼。鼓楼、花桥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株奇葩,古村寨和吊脚楼民居被誉为“传统文化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宝藏”。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