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指点江山”医疗队在剑河故事二】两代人 一颗心——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2024-07-12 剑河发布 侯丽

  一声号召,一次逆行。

  一种精神,代代延续!

  50多年前,一群扎根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上海“指点江山”医疗队,用自己的热血青春,开展巡回医疗,服务群众11载,他们用高尚的医德,精良的医术救人无数,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今天,一批同样来自上海的白衣天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24位医学专家、博士生志愿者也循着先辈们的足迹,来到山区送医送药,开展志愿服务。

  时光交错,两代医生的药箱(一个泛黄、生锈,一个干净整洁。)在剑河这个小县城里重聚了,小小药箱,参与着一场场生命的角逐,也见证着两代医生在大山里的接力奋斗。

  “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

  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人群服务的脚步也从未停歇,无论是五十年前上海“指点江山”医疗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如今博医团的志愿服务理念,一代代“白衣天使”初心不变,一句句铮铮誓言,穿过历史的长河,响彻清水江两岸。

  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简称“博医团”)成立30周年。7月开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0多名,由医学专家和博士生志愿者组成的11支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分赴全国开展医疗志愿服务。

  7月8日,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带领的医疗队,第一站,就沿着上海“指点江山”医疗队先辈们的足迹来到剑河。中共剑河县委副书记、县长杨胜朝,带着干部职工,热情相迎,共叙两地兄弟情,共话新时代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杨胜朝表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代代医疗专家们持续接力,始终不离不弃情系大山,爱洒剑河,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洒遍苗乡侗寨,这种崇高精神真正诠释了医者内涵,对剑河医疗,教育事业的关心帮助从未间断过,剑河县各族人民始终铭记于心。全县广大医疗工作者,也要倍加珍惜帮扶机遇,主动学习博医团各位领导专家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着力提高县域医疗服务水平。

  博医团在剑河期间,坚持开展大型义诊、进村走访、入户送医、科普宣教等,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

  连日来,在南哨镇卫生院、革东镇、县人民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到处可见博医团医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的到来得到十里八村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在南哨镇卫生院,大家听说是上海的医生来义诊,乡亲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有坐船赶来的,也有拄着拐杖走来的……只因上海医生的口碑,在这方土地流传了半个多世纪。

  “50多年前,农村缺医少药,上海来的医生不要一分钱救治了我父亲,这份恩情铭记一辈子,想不到现在,他们的后代又回到这里来服务我们老百姓,真的很感激。”说起往事,年过七旬的吴永兴老人眼里泛起泪光。

  “当时我们还小,看到医生就躲,为了给我们打疫苗,医生就用糖把我们哄过来,帮我们防病治病。”村民胡仕祥笑着说到。

  50多年过去了,山区医疗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但每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还会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到剑河来“传道授业”,开展前沿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家门诊等,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助力基层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提升。

  正如袁正宏在与剑河干部们座谈时所说:“缘起,缘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剑河的情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博医团要发挥医学专长,学习榜样力量,牢记优良传统,攻坚克难,更好地肩负新时代赋予青年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服务群众。”

  此行,对于博医团的张成钢医生而言,除了送医送药,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惦念。他跨越千里,带着父亲张永信和叔叔高尔生(“指点江山”医疗队队员)的嘱托,来到太拥镇展模村看望父辈们50多年前的老同事——田应辉。因为当年“指点江山”医疗队曾经培训了200多名村卫生员,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田应辉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贵州,重走我父母当年曾走过的路,这是我一直想做,也觉得最有意义的事。他们11年的青春留在了这里,为山区群众送医送药,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相比他们,我们博医团做的远远不够,我们会继续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张成钢坚定地说。

  期间,博医团队员还到南哨卫生院旧址、柳川镇镇江村,重温“指点江山”医疗队的感人事迹,了解红军长征过剑河的事迹,聆听毛主席送毛衣等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医者初心使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