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非遗富民课题组田野调查之五 |赖蕾:一生只做一块布——侗布手艺传播者口述史(下)
众坊:“手艺让妈妈回家计划”
自创乡间流水线的一种模式
要把侗布推向更大的市场,除了手工艺品标准的制定,赖蕾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繁琐的工艺流程制约了侗布高效量产的可能。
“做好一块侗布,需要经过纺、织、染、编、缝、剪等9道工序,不管做一米还是上万米,都需要45天,每道工序都省不了。”赖蕾说。
在侗布研究院的一楼展厅里,赖蕾拿着刚开发出的几款侗布精品包,细道着侗布特有的质感,“这种有光泽感的硬布,相比皮革的冷硬,更温润亲肤,比国外的名牌包又更有性价比,这是独属中国人的轻奢品。”
曾几何时,为留存这种独特冏字纹样的侗布,赖蕾访遍周边村寨,仅有7个织娘会这种传统手艺,且3个小时才能织出一米。
与普通布料不同的是,从纺线、染色到排线织布,整个过程需要经过72道工序,从线开始,一根根棉线,全由织娘手工纺出。
然后,手工排线,将线穿晾在竹竿上,直到根根分明,彼此不纠缠,才能上机织造。
织造时采用的套织工艺,需要一只脚同时踩三个踏板,一天只能织出来3米。
除了坚持纯手工,赖蕾做的土布,布匹染色的颜料也必须用果皮、中药、树根皮等纯草木染料,不含任何化学药剂。特别是蓝靛染料多采用深山自种板蓝根为原料,板蓝根从种植、采摘历时7个月,染缸需要每日喂米酒发酵滋养,一年只能染三季。
用这样繁复工艺织染成的布料,有着现代机器布无法企及的质感,“虽然,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二氧化硫等快染品,但我们仍坚守对身体无害的纯植物染,还原生活本来的色彩。而侗家生活原本就淳朴、自然而健康。”赖蕾说。
“手织布,不仅仅是一种面料,更是一种情感连接。侗布传递的应该是温暖的人文气息。”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种手工技艺,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功夫,才能见到成品。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许多手工艺术却因为生产周期缓慢,而失去了立足之地。
幸好,凭借经年累月的村寨侗布寻访,她收集了无数土布样品,给每一种土布都做了详细的档案。同时,每到一个村寨就组织织娘们进行短时培训。
在每一次组织培训和生产时,都给每一位从事织娘、染娘、绣娘建立档案。几年下来,不知不觉给上万人做了技能档案。目前,登记在册的手艺人达1260名。
因着和各村织娘们熟稔的缘故,赖蕾大胆萌生了众坊的想法,即根据各村擅长的手艺特点,将织、染、绣等各环节分散到各村,每村确定一名组长,将客户的要求落实到户,努力做到高效率地既保质又保量。
“如果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做活,和让她们外出打工性质差不多,这样在家里揽活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赖蕾说。
“我现在去走村串寨,听得最多的不是低保什么时候领啊?而是有什么东西做啊?”村寨侗家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最让赖蕾感到欣慰。
但令赖蕾始料不及的是,疫情前后,眼看着身边的织娘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特别是能做高端侗布的织娘也放弃了自己绝佳的手艺,赖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9年,她发起了“手艺让妈妈回家”计划,通过“研究院+合作社(小微企业)+手艺人”合作方式,以创新设计产品带动榕江妇女手工生产。
赖蕾熟悉手头1000多织娘的家庭基本情况与个人技能,一有订单,就酌情分派到各村寨,为保证成品的品质,织娘们都要提前接受技艺培训,然后,按照“众坊”的标准完成考核后,方可接受订单。织娘们可以在农忙时忙家里的农活,农闲时织侗布贴补家用。
长期参与侗族妇女研究的学者李果酱认为,女性对于村寨,是一种维系。女性回到村寨担负起养老育幼的劳动,同时也成为寨中历史、民间传说与日常的讲述者,有利于村寨人文留存。
特别是村寨妇女,通过传统手艺实现自身价值的释放,凭借自己的手艺脱贫,做受人尊敬的工匠,无论是对于传统技艺的坚守和传承,还是村寨文化根系的稳固浸润都是不可小觑。
赖蕾自小生长在三宝侗寨中宝章鲁村,这座距榕江县城5公里远的侗寨,有“天下第一侗寨”之称。这里是南侗的祖源之地,也是侗族的标准音源地。
榕江的各个少数民族村寨,因为都在大山之中,因而很多村寨至今还保存着自己织布的习惯,不同村寨织出产的手织布千差万别。以前村民们也用蓝靛染色做衣,寨子里的妇女们做的土布,主要是给自己穿。
打小就在这种环境里耳濡目染长大的赖蕾认为,手艺回归日常生活才有市场,手艺变成生活的技能才有传承!关键是,不仅让传统手艺走进生活日常,更要用老手艺做出新时尚的方式来实现传统手艺的升级迭代。
凭借着2015年和2017年,用她土布为面料做的服饰和包,两次登上巴黎时装周的底气,赖蕾坚信,时尚设计+传统技艺,一定能碰撞出别样的烟火!
目前,赖蕾旗下木帛布艺公司生产的布匹、服装、女式包、床上用品、茶席等文创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并带动榕江、从江等周边地区上千名妇女就业。
数十年来,从乡村教师、机关职员,到最后坚守侗族传统手工技艺——织布、染布的传播,赖蕾始终痴迷于一生只做一块布的夙愿,在赖蕾的文创店里,记者看到,在众多陈列的各种将侗族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产品中,人生5个阶段侗衣招贴画、符合时令生活哲学的“二十四节气”侗布,还有一整壁享有设计注册专利的“村超牛”……
“箱包和衣服都是生活必需品,只要每年能出一两件爆款,榕江县所有织娘就都可以凭自己的手艺活得有尊严!”尽管传统文创产业的步履充满诸多艰辛,50多岁的赖蕾仍对未来的生活充满质朴的希冀,她也正脚踏实地地践行着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