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让摆贝苗寨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2024-05-2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抓好村超外溢的这波红利,把我们摆贝苗寨的村寨建设搞上去!”近日,当记者在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开展田野调查时,对驻村第一书记罗丽萍的一番肺腑之言留下了深刻印象。

  摆贝苗寨,是一个离县城52.8公里的传统自然村落。全村共有441户2206人.苗族占99.99%。摆贝苗寨位于月亮山腹地,有“苗族民俗露天博物馆”之称。

  当我们驱车从山麓沿着大约4公里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地行进至山顶的村委办公点时,正赶上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媒体团队正在录制村超可乐饮料的宣传片,村里仅有的4位非遗传承人,有3位姜老本、潘老本、潘老拉已身着苗族盛装,照往常一样在村苗族蜡染刺绣展示馆里握着蜡刀,开心地在蜡布上赶绘着一打一打的订单。

  早以前,村里有矿洞的时候,曾经热闹喧腾一阵子,自从矿业关闭了后,摆贝村沉寂了,偶有慕名而来的外国背包客观览百鸟衣,稀稀拉拉的游客致使绝大多数村寨门可罗雀。

  “去年村超火起来后,就不一样了,我们也随着这波风口活泛起来了。”提起村超,罗丽萍的眼神里多了些欣喜和自信。

  去年5月20日,虽然囿于高山峻岭的地缘限制,摆贝村没有组建自己的村超球队,但凭借丰厚的非遗文化资源,全村大约50人的拉拉队也照样震撼了球场。

  几十个高扬的蜡染旗幡、捆牛绳、村超爷爷杨老赶……新媒体的造势和传播,让摆贝苗寨一刹时走到了全国乃至全球聚光灯的前台,蜡染、刺绣、牯藏节等非遗文化元素一股脑走进人们的视野。

  本来,蜡染和刺绣作为摆贝苗寨的国家级非遗,常年遗落深山人未识。借着村超强大的流量平台,摆贝人先后于去年6月和今年3月,向解说名嘴韩乔生老师和水木年华缪杰老师赠送蜡染衣,通过名人效应带火了当地蜡染、刺绣产业。

  5月,摆贝村争取到了村超球场内场圈的一个非遗摊位,“从去年5月28日开始摆摊,到7月29日决赛结束,两个来月,我们村集体收入了4万元,村民大概也得有十六、七万!”罗丽萍喜滋滋地算着账。

  7月,摆贝村在抖音上开起了直播,村超爷爷、村干、驻村干部直接上阵直播带货,“就想尝试着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当月收入了5000来元,现在正联系网红主播想以后再做上路吧。”罗丽萍说。

  村超像一股春风,唤醒了山里人重新打量世界的目光,“村超就是撬动乡村建设的转折点,给村民和村干都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感觉工作和生活都活泛起来了!”罗丽萍感慨道。

  在非遗展示馆里,罗丽萍一边处理着商谈来电订货的价码,一边给记者翻查订单的账本:村超可乐公司100件蜡染文化衫;苗仙服饰公司先期已交货了第一批14件和第二批63件,第三批的100件正在赶制中……

  正在展示馆里划蜡的州级传承人潘老本也给记者算起了细账:去年村超期间,卖的两件百鸟衣加上蜡染衣服,收了2.8万,加上村里坐班的工资加提成,全年大约20来万吧。

  过去,没大订单,仅是零散的出售点蜡染衣物,全年也不过万把来元。

  “这些传承人,靠着手里的非遗技艺绝活,年收入10来万到几十万不等的。”罗丽萍补充说。

  不仅如此,村超的放大效应激活了村集体经济,也开始吸引不少青壮年回乡创业。

  杨秀斌、潘星星两夫妇,长年在福建、浙江沿海打工,村超火后,回乡后,不仅当起了村护林小组长,还承包了村里积分励志超市和老年人爱心早餐店,作为不收店面租金的回馈,杨秀斌主动承包了村转运垃圾的活,“我们是兴华乡唯一靠自身运转实现垃圾回收转运的村呢!”罗丽萍自豪的说。

  而潘发勇夫妇也选择从贵阳回来,自己开了间蜡染工作室,靠着承接栖山海民宿的农家饭和网上出售蜡染服装,仅是去年国庆期间,收入也有个8000元。

  “相信行业有希望,回来的人会越来越多的!”罗丽萍幢憬地说道。

  为此,村委决定除抓好目前已初见成效的育苗销售外,还尽快推出能起量的辣椒、酸汤、山泉水等“摆贝”系列产品,通过农产品的收益来反哺蜡染、刺绣等非遗拳头产品的做大做强,从而把摆贝打造成一个知名度颇高的文化旅游村寨。

  目前,村干们带头开办村集体民宿;组织村里已婚妇女开展刺绣蜡染培训;邀请国家正剧导演彭景泉任名誉村长,拍摄以本村演员为主体的《百鸟衣》微电影;并在苗年,组织村民开展百鸟衣盛装巡游、苗族古歌传唱、稻田捉鱼等对外展示活动……

  村超尤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激活了摆贝村的发展潜力,憧憬未来的蓝图,罗丽萍平实地说道:安心留在村里,文化不流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