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气洋洋闹新春 “文化盛宴”传文脉—— 黔东南州春节期间文化活动侧记

2025-02-06 黔东南新闻网 余天英 王槐雪

  鼓楼对歌、打糍粑、踩歌堂、品特色美食、喝“高山流水”、体验非遗技艺……这个春节,黔东南州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活动,为国内外游客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从镇远古城到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这个春节充满了别样的韵味和活力。

  春节期间,镇远古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河关码头、青龙洞、祝圣桥、古巷道等景点游人如织,游客们纷纷打卡拍照留念。夜幕下的镇远古城更是热闹非凡,“龙灯踩街”习俗让这里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灯头提灯率队,依次为横幅旗幡、竹编鸟兽牌灯、纸扎造型花灯等,沿途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广东游客陈晓莉表示:“这里的年味太棒了,传统灯谜、玩龙灯等活动很丰富、很热闹,真的是一个宝藏打卡的古城,我们在这里过年很开心。”

  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年画拓印、蛇灯制作等传统技艺系列新春主题活动备受游客青睐。游客们手持木制拓印工具,挥毫泼墨,认真制作年画,现场气氛热烈。

  “新年写福字就是希望大家福气满满,生活美满。这里的传统年味很浓厚,这次在黔东南体验到很多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和年俗习俗,家人都很开心。”来自浙江的游客周阳说,在西江还可以观看到苗族歌舞表演、苗族服饰展示等特色民俗活动,他和家人在这里尽享春节假期的欢乐时光。

  在肇兴侗寨,打年粑、爬窗探妹、烧鱼宴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侗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广东游客杨恩平说:“这次在侗寨体验了打铁花 、打糍粑,还有打松子酥,这些在我们那边很少能体验到的,所以非常开心。”

  在剑河县,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以欢快的芦笙舞祈福新春。苗族芦笙舞作为苗族人民千年文化的传承,欢快的节奏中蕴含着对丰收的期盼、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坚守。苗族群众姜婷慧说:“我们来到阳光广场踩芦笙,主要是为了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并祝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黄平县则举办了迎新春趣味游园活动,现场设置了盲人敲锣、飞运乒乓球、趣味投壶等趣味十足的游园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举办这次游园活动是为了营造浓郁的春节文化氛围,丰富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黄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罗正慧表示,这些活动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展现了黄平县人民蓬勃向上、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

  在从江县往洞镇增冲村,150位外嫁的姑妈们身着漂亮的侗族盛装,抬着各色礼品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回娘家过年。在增冲鼓楼前,“娘家”们早已摆上了拦门酒,吹起芦笙、唱起拦门歌、端起竹杯迎接姑妈、姑爹的到来。喝过拦门酒后,姑妈们就算正式回到了家里。

  在增冲村广场上,姑妈们跳起多耶舞欢庆新春佳节。这一传统习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围观拍照或参与其中,切身感受侗家人浓厚的过节气氛。“这是我第二次到黔东南过年,反复来这里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传统文化和唱歌活动。”来自北京的张先生说,去年11月份到雷山过苗年,今年又来从江过春节,以后还会带亲友再来黔东南游玩。

  春节期间,全州各地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示了黔东南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些活动不仅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节日氛围,也让游客们领略到了黔东南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