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长征” | 青杠坡战斗与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根据敌情变化,决定撤离遵义,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并在四川创立革命根据地。未曾料到,在习水县青杠坡与前来围堵的川军打了一场伤亡惨烈,但意义重大的战役。
青杠坡是大娄山的一条支脉,似“葫芦”型,山势陡峭,中间有一个约两平方公里的狭长坝子,是土城镇(今习水县土城镇)通往习水县城的交通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下旬,得知红军到达土城的国民党四川军阀,也尾追红军至土城以东地区,并盘踞在青杠坡周围的山顶上,依着山势构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临时工事,企图在此围歼中央红军。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得此情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土城战役,发出了“坚决打好这一仗,保卫党中央”的号召。
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1月28日凌晨5时,土城战役正式打响。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分别率领红三、红五军团在青杠坡首先向郭勋祺一部发起攻击,大大鼓舞了广大红军战士的士气。
元厚渡口。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青杠坡战斗开始后,毛泽东、周恩来率总部指挥所,在土城后山海拔近千米、可环视四周360度的大埂上高地,俯瞰青杠坡整个战场的变化。看到面对的这支川敌,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原来的估计,而且战斗力也比黔军要强时,即时判断这种胶着状态不过是一场恶战前的沉寂,敌人必将调整兵力,发起新的攻势,于是急令预备队、红二师加快行军速度,驰援土城。
28日下午1点钟,军委在土城街上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中央首长简要地分析了背水之势的不利形势之后,传达了军委新的作战部署:一军团在正面进击;三军团攻左翼,五军团抄袭右翼,师团行动由各军团指挥。最后宣布:到下午两点钟,以连发3炮为总攻信号。
当时针指到两点,“轰!轰!轰”三声炮响,一场殊死的搏斗便在青杠坡山梁以及两翼的狭谷展开了。顿时硝烟弥漫,枪炮声、厮杀声,震撼山谷。
下午3时,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军委在土城召开了政治局成员和军委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鉴于进占赤水受阻,使北渡长江计划不能实现,打掉尾追之敌的战斗亦未成功,而且土城东西两端川敌不断增加,军委果断地作出放弃原定于赤水地域北渡长江的计划,改从土城西渡赤水,进入川南的抉择。
1月29日3时,军委发布《关于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分析了28日战况和逐渐靠近之敌情,决定:“我野战军拟于29日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
土城渡口纪念碑。娄山春 摄
实现军委的决策,渡河是关键。渡过奔腾澎湃的赤水河,是中央红军必须征服的障碍。为了架桥,周恩来亲自带领参谋人员,指挥工兵连队勘测选定架桥地点,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征集大量门板、毛竹、绳索等架桥物资和船只。
红军搭浮桥用的门板。资料图
29日上午10时许,中央红军主力全部渡过赤水河。此后三个多月,红军又在赤水河上来回三次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