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麻江:状元文化载古今 农旅融合话振兴
贵州省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位于麻江县西南部,是清未状元夏同龢的故乡。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17个自然寨834户3481人,人口以布依族、苗族、仫佬族等为主。先后被授予第五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贵州“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贵州省第七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
依托状元文化,助力文旅融合新模式。贵州历史上仅有两个文状元,其中一个被誉为学贯中西、术通儒法的清末戊戌(1898年)科状元夏同龢的故里,就在黔东南州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据麻江县文史资料记载,夏同龢先祖于明朝初年(1389年)由江苏南京随戍边部队来到贵州,后定居高枧村,迄今已630余年。近年来,高枧村将景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打造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开展研学教育、成人礼、文化节等活动,弘扬状元文化、廉政教育、法政思想、国学文化,推进贤昌镇全域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与4家旅游机构合作,推出汉服、文化体验,小孩周岁及18岁高考成人礼等项目,来促进文旅融合。今年截至8月,接待研学团队达5000余人次。
文庙大成殿
此外,近年来高枧村还举办一年一度的“六·廿四”状元文化旅游节,通过一系列文体、民俗等活动来弘扬状元文化,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基金支持下,高枧村还通过“状元回乡”演绎、优秀学子资助等形式,激励青少年勤学进取,将来报效祖国,回馈家乡。部分高枧留守儿童,也加入了南农帮助打造的“远山的梦想”合唱团,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帮扶工作的重要体现。
状元湖
借力科技优势,助推产业发展新动力。南农定点帮扶麻江县10余年来,经过不断的工作实践,逐步确立了“用金牌学科,铸招牌产业,创品牌产品”的定点帮扶工作思路。依托高枧村种粮大户带动推进“金色稻海 坝上粮仓”保粮工程,推广实施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等8项新型实用技术。持续打造麻江县科技支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高枧村月季园
结合气候、地形等资源条件,高枧村因地制宜,主要种植锌硒米、蓝莓、果蔬、花卉和中药等。为巩固现有产业基础,南京农业大学协调校友企业捐赠定制肥料物资,主要用于水稻、蔬果、花卉等种植基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调研组来到高枧村种粮大户赵祥榕大哥的稻田,了解到今年其“宁香粳9号”水稻种植规模已达400余亩,且每年亩产稳步提升,这不仅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赵祥榕表示,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帮扶下,麻江水稻产业在选种、机械化、育秧技术等方面在贵州都较为领先。
依托资源优势,丰富景区发展新业态。十年前,高枧村面临着人口严重流产业极度匮乏等多重困境。而如今,高枧村围绕同龢状元府景区的文化品牌优势,依托南农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建成精品水果采摘园、蓝莓示范基地、牡丹园、月季园等,景区业态进一步丰富。“去过外省很多地方,感觉还是家里这边好,空气新鲜,现在家家几乎都有小汽车,村里都能收快递,方便的很,党和政府花了大力气建设我们的家乡,我们也要爱护好、宣传好我们的家乡”开小店的詹姐说道。
如今的高枧村,已经从过去的落后山村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里不仅成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还不断探索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形成了文化旅游、精品农业等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高枧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麻江县乃至整个贵州乡村振兴的一处缩影。(吴荣顺 张泽 梁琳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