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2024-09-14 贵州日报 张跃胜 赵紫琪 雷刚

中共贵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机制,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立足贵州基本省情,应坚持精准发力,发展优势产业,继续建设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土特产”文章。其一,基于自然资源,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确保土特产的发展目标明确、路径可行。其二,建立和完善土特产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建立土特产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故事增强消费者对土特产的信任和认可。其三,确保土特产生产环境和原生态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完整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体系,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发展的模式。其一,围绕特色农产品,向上游、下游拓展延伸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其二,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资源,打造智慧供应链平台,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其三,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化运作,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其四,创新产品营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及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通过直播平台,让农民或农业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生产和品质保障过程,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以将传统农产品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打造具有故事性和情感价值的品牌产品。

继续建设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加强数字乡村“新基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点。一方面,进行道路设施建设促进交通便利。加快连村道路建设和村内主次街道硬化,保障出行便捷。同时,优化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增加通往农村地区的班车班次,推进农村公交化改造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另一方面,推进5G、光纤宽带等网络覆盖至农村,实现城乡信息一体化。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确保建成后的网络设施得到持续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服务质量。同时,鼓励和支持研发适用于农村场景的信息服务产品和技术,推动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等新型业态的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一,要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其二,要积极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教师团队素质,改善农村教育水平;通过为乡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做好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改善农村医疗条件;通过建设农村养老院、推广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制定并落实有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等,改善农村养老水平。其三,坚持人才支撑与技术推广并重,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其一,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已脱贫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旦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其二,要促进脱贫人口的持续增收,加大对特色产业升级和就业岗位拓展的支持,通过发展产业和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脱贫人口的收入来源。其三,要继续加强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脱贫人口能够得到必要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

加大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产业。其一,建设和改造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设施,为农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其二,丰富农民的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比如组织“三下乡”活动,定期邀请文艺团体、科技人员到农村进行演出、讲座和技术指导,让农民在参与中享受文化生活。大力支持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加强对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传播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农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其三,提升农民的素质教育。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培训、示范田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