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做强贵州“村T” 盘活苗侗风情园—— 凯里苗侗风情园发展民族服饰文化调研报告
2024年7月23日,贵州“村T”首场在凯里苗侗风情园举行,一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黔东南州苗学会、凯里市苗学会对凯里苗侗风情园从“绣里淘”到贵州“村T”的全部过程亦十分关注,州、市苗学会近期通过与凯里苗侗风情园银饰加工、民族服饰加工、民族医药行业代表及打造贵州“村T”的古阿新团队开展座谈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以期对凯里苗侗风情园民族服饰文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绣里淘”、贵州“村T”意义非凡
在民族文化层面上,民族服饰和民族语言是最硬核的指标,而黔东南民族服饰种类和普及程度仍然位居全国前列,存量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绣里淘”及贵州“村T”发端在黔东南,符合天时地利,落地凯里是“天应之选”。对于弘扬黔东南民族文化,保护和利用非遗具有十分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十年前黔东南发起的“银饰一条街”“民族服装加工产业化”正面临“天花板”无从突破时,“村BA”“村超”的火爆,给作为非遗的民族服饰、银饰提供了启示和发展契机,而“绣里淘”和“贵州村T”则是继“村BA”“村超”之后把“非遗”进一步产品化、商品化的新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村BA”“村超”的升级版。
在经济层面上,“绣里淘”和贵州“村T”较之“村BA”“村超”,它更容易变现,它既是文化活动也是直接的经济活动。它拉动的产业链从绣娘、绣品、成衣加工、银饰加工到成衣,到走秀、市场评判、直播带货、物流到消费市场,可以解决很多人就业。如“贵州印象银饰”一家,从加工到营销,常年就业就有400多人。“绣里淘”和贵州“村T”如果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常年基地,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到风情园“淘绣”和体验民族服饰“T台秀”。游客在“淘绣”的同时,顺带又“淘药问医”,对“民族医药一条街”的繁荣有助益。有了人气和“流量”,盘活风情园就有了希望。
贵州“村T”火了之后,网络好评如潮,最为集中的评价是“贵州少数民族最会整活……”“有直通巴黎时装周而去的架势”等等。“直通巴黎时装周”这并非遥不可及,因为“古阿新”的品牌早就与山东曹县经营的“汉服”齐名,成为了“国货潮品”。而支持“国货‘潮品’”已经在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为明确支持的新的消费增长点方向之一。并且,“古阿新”早在西安、厦门建有生产研发基地,在成都、天津、北京建有营销门面,“古阿新”还带着名模和乡人外出多国走秀和展示民服“潮品”。“古阿新”的民服“潮品”涵盖了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如今“古阿新”品牌落地家乡沃土,经过深耕,可以再次焕发生机。如同榕江“村超”可以对接“英超”一样,贵州“村T”同样可以对接“巴黎时装周”,开启银饰、蜡染、刺绣、布艺等走向国际高端市场的“快捷键”。
贵州“村T”展示的民族服饰毫不疑问要以黔东南的为主,但不能仅仅限于黔东南,要“声名远扬”,就应该有大格局,欢迎国内其他民族的服饰,一起走向T台。通过各种服饰文化的T台展示,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升。事实上,贵州“村T”一炮打响之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已有其他民族的多个服装团队通过电话向“古阿新”表示,想参照“村BA”“村超”的模式来参加贵州“村T”。
二、“绣里淘”、贵州“村T”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从初期的“绣里淘”,到火爆的贵州“村T”,再到后来的“三苗五色非遗梦秀场”登场,现在在风情园内形成了“三旗会聚”,争相斗艳:“绣里淘”周三、周四、周五,绣里淘品,隆重开市;贵州“村T”周五、周六、周日,T台走秀,高潮迭起;“三苗五色非遗梦秀场”周三、周四,青春一代,个性上场。
“绣里淘”的本质是“淘”自广大乡村,是刺绣、蜡染、民族布艺等“非遗”的大发现、大挖掘,也是“非遗”应用和“活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有用,才能实现非遗的再生产;非遗的再生产,才实现非遗的活态保护。
贵州“村T”的本质是从乡村走向广大公共市场直至对接国际高端市场。在此过程中,促进民族服装服饰的美化设计、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推动民族服装服饰成为“国货潮品”,主动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通过贵州“村T”的影响,助推民族绣品、蜡染、布艺走向国际高端市场,进入国际奢侈品、时尚市场。
“三苗五色非遗梦秀场”以年幼和青春一代上场为主,目的是对少年儿童开展民族文化的熏陶,实施美育教育和非遗传承,并培育和发现本土“模特”和“旅游形象大使”。
“绣里淘”、贵州“村T”、“三苗五色非遗梦秀场”要各自发挥特色,避免简单重复,使之形成链式发展,和谐共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烘托出凯里苗侗风情园的文化盛宴。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绣里淘”要让更多的绣品店主入驻,丰富展示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淘”。
2.贵州“村T”要鼓励更多的民族服饰店、绣品店、银饰店与业余模特队、学生团队加盟,轮番走上贵州“村T”T台。通过一定的周期,评选优秀作品,鼓励在贵州“村T”、“古阿新”品牌带动下,争创民服店、绣品店、银饰店各自的品牌。为保证贵州“村T”的原生特性和文化底色,每逢大型T台表演,配一个村级走秀队,分别着生活装、礼俗装、盛装,老、中、青、幼各年龄段展示服装和非遗项目,每次一村,轮流上演。
3.“三苗五色非遗梦秀场”要独辟蹊径,创出特色。鼓励家长和少年儿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时尚民服;鼓励青春一代认识非遗,利用非遗,自己设计,积极创新,成长为“非遗二代”、“非遗三代”;通过T台历练,培养出本土的“模特”团队,自行组队或加盟“古阿新”团队走上更大更广的T台,展示黔东南民族文化魅力。
(二)黔东南州苗学会经过长期调研获知,黔东南州范围内涉及民族绣品、蜡染、银饰、布艺、民族服饰行业大概有三个层级:一是各县市及乡镇的民族服饰作坊。这个层级完全遵循市场原则,什么好卖生产什么,缺乏文化指导,一些花花绿绿,脱离民族文化本体的“新民服”大多来自这些作坊;二是本土致力于设计制作、推出新品的民服品牌店。如黎平的“陆婷”、凯里的“扁尼扁金”;三是大城市工艺师和文化人士长期深耕黔东南,致力于把民族绣品、蜡染、银饰、布艺推向高端市场的。如丹寨“排倒莫”开发的蜡染;台江施洞创办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等。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借贵州“村T”的机遇,召集三个层级代表以及风情园品牌店、“古阿新”品牌店举行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各自的努力方向。在高、中端的文化带动下,整体提升民族服饰的文化品位。
2.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怎样实现从“古阿新”品牌到品牌经营门面,到绣娘的良好联动,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起助推文化产品变成文化商品。首先,鼓励借助“绣里淘”、贵州“村T”、“三苗五色非遗梦秀场”的宣传推介平台,充分展示服装、服饰、绣品等非遗之美和设计创新之美,扩大各“品牌店”的影响力。其次,鼓励绣娘和品牌经营门面加盟“古阿新”品牌,通过“古阿新”品牌把文化产品推向更高的平台。
3.在适当时机,在官方指导下,在凯里苗侗风情园举办“凯里民族时装周”,吸引全国各地以及外国团队来凯参赛。
(三)借鉴“村BA”和“村超”经验,对凯里苗侗风情园服饰文化实施有效管理。为此建议: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场地安全保障、政策支持及工作指导。
2.充分发挥和保障策划编导团队的日常运作机制。
3.加强凯里市非遗协会、市苗绣协会的行业自律、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使服饰文化主体有组织、有活力,共同发展。
4.基于贵州“村T”的特性,应该鼓励各乡镇、各村组成自己的非遗走秀团队,轮流到贵州“村T”展示。
5.市外、州外、省外、国外来黔表演队的外联工作,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参照“村BA”“村超”的做法,本着热情友爱原则,来回交通自费,外联组专人帮助落实食宿地点,原则上客人自行买单。赠送礼品由策划编导团队(或组委会)量力而行确定。对口联系的由对口单位自行接待。
(作者单位:黔东南州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