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

2024-09-14 贵州日报 班朝庆 雷刚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加快建设美丽贵州。贵州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密结合贵州实际主动作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发挥贵州康养资源的独特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

盘点优势资源,深化对贵州康养资源的认识。一是地理气候资源得天独厚。温度适宜,贵州夏季大部分区域平均温度在22至26℃之间,具有“天然大空调”的特点;湿度适宜,夏季相对湿度在75%左右,是国内外最适宜人类生活的地区之一;紫外线辐射度低,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少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1100米,属于人体对大气压感觉的最佳位置。二是山地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多彩。贵州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风景名胜区,还拥有较多可开发利用的水利风景区,以及数量众多的湿地公园、乡村旅游景点和世界遗产地等,全省大小河流4697条,有水库4600多座,为开展全域康养度假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是森林康养资源底厚质优。贵州森林覆盖率62.81%,不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比较高,而且多林分的森林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食药两用药材资源。贵州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在全国率先提出“大生态+森林康养”林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森林康试点基地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5个。四是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贵州是中国四大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民族医药资源丰富,是中国苗医药之乡。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贵州药用资源品种达7837种,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有56种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95种黔产道地药材和91种少数民族习用药材。

分类组合、串点连线,打造不同主题和层级的康养线路和产品。一是整合景区景点和森林康养基地等资源,打造中国高端地理康养目的地。如,发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品牌效应,把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区与天鹅堡、天岛湖森林康养基地的度假康养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个主要面向重庆、成都等地的高端地理康养目的地。二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现有医药资源,打造特色中医康养目的地。如,充分挖掘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三个自治州的民族医养文化和民族医药资源,按照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打造一批世界级民族医药康养线路,同时研究开发系列贵州民族医药康养产品。三是优化开发利用现有水利风景区资源,打造一批山水康养目的地。如,在长顺杜鹃湖把湖泊、森林、温泉、夜郎古城遗址、布依族养生等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起来,打造世界级山水度假康养目的地。四是升级改造一批优质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乡村康养目的地。如,可以充分挖掘遵义市湄潭县核桃坝村、黔南州贵定县音寨村、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村等乡村旅游景点,在康养文化、民族体育运动、农特产品等方面的独特性,研发不同主题的乡村康养产品,打造个性化乡村康养目的地。

优化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培育一批经营主体。一是整合力量,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怎样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进行战略性、系统性的谋划,并积极推进建设,保障产业持续有序发展。二是结合市场需求,优化整合现有政策资源。贵州在中药产业、森林康养、风景名胜区建设、温泉度假等方面已经出台系列政策。应在对目标消费群体及其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整合,既确保了相关产业政策的延续性,又拓展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空间。三是围绕产业发展堵点、难点,出台支持政策。借鉴国内外康养产业发展经验,对比梳理分析贵州康养产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性研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畅通发展政策通道,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开展产业发展试点,培育一批经营示范主体。结合现有康养产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择优进行分类指导,开展试点建设,为全面推动产业发展,打响“康养到贵州”品牌探索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