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部署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指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一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贵州答卷。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2022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正式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要求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2022年1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施方案》,制定36项重点任务、49项重点任务清单,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创新生态建设机制等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持续走深走实。
坚持以污染防治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推进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进污染防治的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对破坏环境行为“零容忍”,让绿色发展成为“硬约束”,不断增强以绿色理念引领绿色发展的领导力和行动力。实践表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只有正确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以污染防治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才能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绿水青山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发展加速器”。
坚持以生态建设彰显绿色发展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针对自然生态脆弱实际,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生态建设上攻坚突破,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修复力度空前,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筑牢了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实践表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用绿色发展牵引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厚植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坚持以生态经济激发绿色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利用优良生态环境这一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2023年全省绿色经济占比46%。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以生态经济激发绿色发展活力,才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坚持以深化改革夯实绿色发展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持续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生态旅游发展、绿色法治建设、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试验,30余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率先在全国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起我国首个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在全国率先出台省、市两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及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实现公检法配套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特点,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以深化改革夯实绿色发展保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坚持以绿色文化厚植绿色发展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着力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使绿色观念深刻融入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绿色文化普及和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在全省形成爱绿、增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实践表明,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以绿色文化厚植绿色发展氛围,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才能切实提高公众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知和认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观的逐步形成,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生动体现,从谋全局和抓一域、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利当下和谋长远相统一的高度,指出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使命、优势短板、方法路径、目标愿景。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要以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要契机,先行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实现自身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和更加有益的地方实践。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