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贵州山乡巨变|“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这里太美了,我想回农村。”6月28日,广东游客李念去了趟黎平县肇兴乡,沿着如诗如画的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打卡,道路两旁的古寨炊烟、田园牧歌让她流连忘返。
游客在乡村旅游1号公路综合服务区看日出。 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母先才是遵义市花茂村靠手艺先富起来的那批人。6月26日,他的“土陶馆”人头攒动,妻子热情招呼着来自江苏的客人。因为家门口的路好了,这项古老的技艺正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晚霞倾泻而下,荔波县城外的田野静悄悄,荔波至王蒙至瑶山公路蜿蜒向前,将荔波县大小七孔景区、樟江精品水果产业带、农业休闲观光园和县城串联成线,为拉岜等多个村组的经济振兴插上了“翅膀”。
一个个景点因路而美,一座座村子因路而兴,一户户百姓因路而富。
花茂村便捷的农村公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十年来,逐渐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的“四好农村路”,日益成为贵州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贵州也因此成为全国农村交通变化最显著、惠农最直接、影响最深远的省份之一。
以路兴产,乡亲们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晨,浓雾散尽,凤凰山下的黔北民居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在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茶农邹世凤把农具和肥料搬上电动三轮车,一曲山歌还没哼完,就来到了自家的茶叶基地。“公路不仅修到家门口,还直通田间地头。”
她口中的路便是湄潭27°茶海路,被交通运输部评定为“十大最美农村路”,串起了茶海、青山和乡野,更连着百姓的致富梦。村里交通方便了,村里的茶农都是受益者,更吸引着群峰茶业有限公司等茶企在此“落地生长”,规模越做越大。
湄潭县湄潭27°茶海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摄
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路网,为湄潭县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该县已建成4A级景区两个、3A级景区5个,先后获“全国茶旅金牌路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等称号,2023年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
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一种名为盬子鸡的乡村美味,静静地诉说着舌尖上的故事。盬子鸡的器皿盬子,是花茂村传统特产的土陶,因为通村油路的提升改造,远道而来的美国、印度游客也知晓了这项非遗传承。
“2014年村里修好硬化路后,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小青瓦、白粉墙、柏油路.....”在母先才的记忆里,80年代的花茂村路况很差,全是泥石子,好不容易运出来的瓷器途中就损毁了大半。
时隔七年后,当地再次对该路进行提升改造,按照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并打造了遵义市播州区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如今的花茂,既看得见山,也望得见水,从遵义市区过来1个小时左右,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乡愁。
遵义市播州区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近年来,我们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新途径,初步形成了内联外通、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遵义市播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红兵介绍,播州区还是“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以路兴旅,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贵州爱上贵州
鳞次栉比的古屋间隐着青石板路,袅袅炊烟日复一日升起,村民悠闲漫步,草木摇曳生长......“这不是画里,这是贵州的避世村落。”因为汛期错过小七孔的游玩,来自河南的丁雨却意外地发现瑶山古寨这个“宝藏”景点。
道路四通八达的瑶山古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6月27日,瑶族女孩蒙瑞起了个大早,今天要接待一个来自湖北的旅游团。“以前很多人没来过这里,公路打通高铁开通后,我们瑶山热闹起来了。”在景区做讲解员已有一年多,她平均每天接待散客或旅游团3至4次。
虽是一个商业并不发达的地方,但前往瑶山古寨的道路并不崎岖,反而一路畅达。2017年11月,全长24.953公里的荔波至王蒙至瑶山公路建成通车,这是一条串联大小七孔景区和瑶山古寨的游客分流主要交通路线,也让“有女不嫁拉岜汉、有路不走拉岜山”的村庄一改从前。
旭日初升,朝阳为山腰梯田、古寨人烟镀上一层金粉。循着侗族大歌《布谷催春》清脆悦耳的歌声,在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群山里寻踪到一条干净规整的道路——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一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登杠驿站。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这条旅游环线将肇兴、堂安等12个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曾被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袂推出。道路一旁,驿站小楼更显特色,这百灵鸟般的歌声正是来源于登杠驿站负责人“侗家七仙女”。
寨子里,来自广东的游客舒女士身着民族服饰,正和朋友们在拍照打卡。“这是我们第二次来肇兴侗寨游玩了,上次来时,这条路还没有修好,四处都比较旧。这次我约好十几位老同学开了3辆车来玩,交通方便,各类设施也越来越整洁、便捷。”
通村公路修到家门口,汽车驶过侗寨风雨桥。 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肇兴小玉蜡染体验馆负责人陆艳玉,还有着另一个身份——导游。该旅游环线沿途镶嵌着文创驿站、生态民宿、网红打卡观景台等配套设施,大大增加了陆艳玉的带团数量,随之她还开起了蜡染馆,去年一年收入接近四十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路兴民,和美乡村就是交通改善的真实写照
夏季的贵州,山河碧绿满目新,一条条犹如毛细血管的“四好农村路”延伸到千家万户,越过一座座大山,连起一个个乡村,和美乡村焕新颜。
农村公路让乡村更和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赫章县石板河村,全村老少齐上阵硬生生打出一条通往外界的“挂壁公路”。从“毛石路”到水泥路,二十多年来,石板河村依靠挂壁公路冲出了大山。
江口至梵净山环线公路串起一条交通经济走廊,农田、特色民宿、餐馆及众多景点星罗棋布,逐步成为当地群众迈向美好的幸福之路。
从江县加勉乡真由村村民潘春桥开着小汽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以前的摩托车早已不知去向。自从泥巴路硬化以后,村里买小车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我省农村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推动农村物流网络日益完善,让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成为现实。
农村百姓“手机上下单、家门口坐车、服务点取货”变成现实。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铁子们,看过来,这是我们长顺县土特产——绿壳鸡蛋,它不仅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也非常高。”直播镜头下,小小鸡蛋通过电商平台强势“出圈”。
“以前路不好卖不起价,现在一斤蜜柚零售从几毛涨到3元。”荔波县拉芭村果农覃树友看着自家柚子一车车运往外地,喜笑颜开。
路好了,修文县大木村的农家乐开始热闹起来,清晨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采购的新鲜的瓜果肉菜,中午便能端上餐桌。
眼下,农村公路成为贵州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成就之一。
长顺县农村公路。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十年来,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接续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
十年来,贵州全面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通道,全省1725个500亩以上农业坝区实现等级公路全覆盖。
十年来,贵州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8个,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十年前翻两番。
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5万公里,农村老百姓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交通运输普惠便捷服务。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已化作经济的脉络,见证着贵州的山乡巨变,联通百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