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百年侗戏 扬民族文化

2024-05-30 黔东南新闻网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春春 黎北平 吴义环 李凯

  侗戏是我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侗戏剧目达100多种。侗戏是以民间叙事歌的方式,融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舞台戏,因其演唱的歌词朗朗上口,故事清晰明快,表演形式丰富,在侗族地区很受欢迎。

  “每逢春节,我们侗族地区的村寨都要请侗戏班去唱侗戏,一去就是好几天,这对于我们侗族人来说就是一场文化聚餐,也是春节娱乐的一种方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石云昌拿着手中的侗戏剧本介绍道,“到底请哪个侗戏班是需要村里开会讨论决定的,请多少天,唱几场戏,再根据实际情况,村里按人头出费用。”

  侗戏名剧目《珠郎娘美》是流传于黔、湘、桂的优秀民间传统戏剧,改编自发生在榕江真人真事的侗戏剧目。2008年6月,《珠郎娘美》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郎娘美》分为‘行歌坐月’‘歌堂私奔’‘他乡遇害’‘报仇雪恨’四幕,以侗戏的调为主旋律,结合侗族大歌中的小歌如琵琶歌、牛腿琴歌、叙事歌等进行改良,将传统的侗戏唱法与现代唱法结合起来,把人物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它就像我们看电视剧一样,侗族观众特别喜欢看。”石云昌拿着手中的光碟高兴地说,“为了更好地宣传《珠郎娘美》这部侗戏,我在2003年就自己花了2.7万元,自己编导,请演员拍摄了《珠郎娘美》六集电视连续剧。”1911年至1960年,《珠郎娘美》剧目的出现和进一步完善,让侗戏发展达到了巅峰阶段。

  8岁起就开始学习侗戏的石云昌,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1988年,石云昌将侗戏文化带进校园,在多所学校教授侗戏侗歌。

  石云昌以侗戏班为平台,以侗戏剧目为教材,对学生进行表演、说唱、乐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如今,榕江县忠诚镇初级中学侗族文艺班的学生们,正在从石云昌手中接过侗戏的接力棒,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我加入石老师的侗族文艺班后,对侗戏文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一场侗戏不仅仅只是故事,还包含了我们侗族的很多文化,比如生活习俗、歌曲、乐器等等,学会一部侗戏,就能学到很多侗族文化知识。今后走出去,我可以骄傲地向别人介绍我们侗族的侗戏。”榕江县忠诚镇初级中学学生杨志说。

  “我们忠诚镇 95% 以上都是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占了86%,平时学生在家里也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所以我们在2016年就邀请石云昌老师到学校担任侗族音乐课的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到侗族文化。”榕江县忠诚镇初级中学专职副书记杨昌逊说。

  一出戏,唱尽侗家故事。侗戏也成为侗族人民在历史变迁中守护的民族文化记忆,一代又一代的侗家儿女继续承担起传承侗戏的重任,守住那份文化底蕴。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