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荣玻璃:向“新”而行 技改焕发新质生产力
凯里市凯荣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玻璃生产的企业。2022年,该公司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在生产线升级和工艺技术优化上下足功夫,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近日,在凯荣玻璃公司的智能化中央控制室,针对技改后的生产线数据,锡退工段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确认工艺指标。凯荣玻璃锡退工段副段长朱礼华说:“每个窑都有它特性,我们根据这个窑试生产摸索一段时间,针对不同规格、厚度的玻璃,找出最合适它的一些参数,将来我们就按这个工艺指标来指导生产。”
这是今年2月点火的日熔化600吨低辐射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该公司投入2.8亿元,抢抓窑炉冷修期,对原来年产360万重箱的平板玻璃生产线进行改造,实时采集玻璃熔窑参数数据,实现热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同时,还购置了全自动吊挂式拉边机等国际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玻璃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经过窑炉熔化后的玻璃液达到1000多度,以前我们就是人工去到锡槽的两边,手动改变拉边机的角度和进伸等参数,从而实现对玻璃厚度和宽度的控制,高温下劳动强度大,真的非常辛苦。”锡槽工段工段长吕宏指着此次技改投入使用的拉边机说,“你看,我们现在直接在中控室里,鼠标点几下输入指令,就将以前的改板时间从半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就完成,不仅轻松了,工作环境也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而智能化系统的投入使用,也将玻璃厚度的误差控制在了0.02毫米。不仅如此,在冷端工段的智能化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工作人员在操作面板上输入指令后,一片片不同规格的玻璃就会被完整无误地切掉毛边,传送到下一个工段……
据了解,凯荣玻璃的前身是凯里玻璃厂,2013年贵州省第一片浮法玻璃在这里产生。十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新时代玻璃产业的发展,耗能高、工艺落伍的凯荣玻璃不得不走向“转型”的道路。
于是企业通过煤气改天然气,改变了熔化玻璃原料的燃料,并采用先进的窑炉保温技术,全方位提高熔窑的热效率,做到节能、环保及清洁生产。
此次技改企业积极优化设计,超前为今后能生产不同颜色玻璃,环保指标提高作了预留安排,实现超低排放,更好满足企业阶段性发展需求。凯荣玻璃安全办主管王美富表示,目前公司可生产高白玻璃、本体着色镀膜节能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技改后可实现玻璃产品多元化生产的目标,达到年产平板玻璃385万重箱,预计年均销售收入4亿元,年均净利润为5235万元,税赋3325万元。